【導讀】距離物理SIM卡消失的日子已經越來越近了。而現在,eSIM將以軟件形式,把以上功能嵌入到硬件中,從而徹底消滅物理SIM卡。近日,GSMA正式地外宣布了業界關注已久的嵌入式SIM卡(eSIM)遠程配置規范。
目前,這個標準不適用于智能手機,主要針對智能手表,健身追蹤器和平板電腦。但GSM協會表示,適用于智能手機及其他移動設備的eSIM規范,也已確定將于2016年6月發布。
這是一座重要的里程碑,它在讓用戶更加方便的同時,也將讓運營商的日子雪上加霜。“SIM”一詞全稱是“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即“用戶身份模塊”。它的主要作用是在用戶進行網絡通訊時識別身份及存儲數據。
近年來,為了滿足更小的手機空間要求,SIM卡也經歷了ID1(有一張銀行卡那么大)、全尺寸SIM、Mini-SIM、Micro-SIM、Nano-SIM的演變,而且演變的周期越來越短。
而現在,eSIM將以軟件形式,把以上功能嵌入到硬件中,從而徹底消滅物理SIM卡。調查公司Smart In sights預測認為:到2020年以前,將有34.6億~86.4億臺搭載eSIM的設備出貨;在未來10年內,傳統的實體SIM卡將會減少至少16%的出貨量。這意味著,未來eSIM將勢不可擋。
一、它將為用戶帶來的改變是:
1、更為便利:
手機將會更為輕薄,智能設備更加輕便,而且不再需要手動安裝SIM卡了。消費者可以擺脫SIM卡限制,可以根據網絡信號好壞、資費高低差異等環境因素,隨時切換不同的運營商。
對于擁有多個手機號碼的用戶而言,多號碼管理將會變得更為簡單。SIM卡插槽容易進入灰塵,劇烈震動導致接觸不良,物聯網部署尤其困難,而eSIM則沒有這個擔憂。可以更便捷地組建橫跨多個運營商的物聯網絡。
比如一臺汽車,銷售、配送、分銷和使用都可能涉及不同國家,如果它是在A國制造通信模塊、在B國組裝、銷售到C國,用戶再開著它在D國、E國、F國跨國自駕游,eSIM比鎖定一家運營商的物理SIM卡,實在方便太多。
2、節約成本:
傳統SIM卡限制了設備的空間和設計,并增加了設備的工藝難度與制造成本,eSIM可以不再擔心這些問題。
由于消費者可以輕松切換不同運營商,傳統的套餐計價方法將會失效。有傳聞稱,目前已經有公司在開發手機APP,可根據網速和資費,自動幫助手機用戶切換運營商網絡。用戶出國旅行時,可以簡單地一鍵激活當地運營商服務,而不再是以昂貴的國際漫游方式進行通訊。
3、安全性更高:
eSIM卡內所包含的安全信息,可用來幫助企業進行私有網絡的身份驗證。手機數據的遠程管理、找回與刪除等安全防護更加容易。
二、但這件事也讓運營商頭疼欲裂
一直以來,eSIM受到一些運營商的抵觸,因為這物理SIM卡的消失,砍掉運營商多年苦苦經營的圈地門檻。不過,eSIM卡確實是大勢所趨,它是未來物聯網和可穿戴設備的必然路徑。
最關鍵的是,終端設備商一直堅定地支持eSIM。尤其是蘋果,多年來消滅SIM卡的野心不死,2014年推出iPadAir2時,就內置了AppleSIM卡,讓一些運營商很不高興,比如美國Verizon就未出現在AppleSIM合作運營商名單里。
很多人甚至相信,在今年9月,蘋果就可能以iPhone7正式啟動對eSIM卡的普及浪潮。此外,三星也在積極耕耘eSIM卡,三星GearS2目前已成為首款支持eSIM的智能手表。從長遠來看,當eSIM將成為智能手機標配時,運營商將受到的打擊至少有:
1、原有的SIM卡采購供應模式,將從運營商主導轉為終端商主導,對于eSIM產品的測試、認證等關鍵環節,也可能變成由專業的、獨立的第三方機構負責。
2、終端商會逐步主導基于eSIM的多應用(主要是安全和身份認證)話語權。運營商的用戶號碼體系,可能被更統一的eSIM號碼體系分流甚至顛覆。
3、運營商原有的基于SIM卡的增值業務會消失殆盡,包括還沒有來得及大規模普及的基于SIM卡的NFC支付等業務,都會胎死腹中;
4、運營商原有的和SIM卡相關的業務流程,包括用戶開卡、銷卡等業務流程將全面改變,與用戶的接觸將遭遇沖擊。
5、運營商需要面臨更激烈的價格競爭,以及提供更多的服務或付出,才能避免用戶隨時切換到競爭對手的網絡上去。
三、eSIM帶來的其他產業鏈影響:
1、徹底改變SIM卡商的商業模式。長遠來看,物理SIM卡的制造、封裝企業、以及上下游的更多供應商,都將面臨持續打擊。
2、eSIM將為設備廠商、虛擬運營商甚至互聯網廠商創造新機會,從運營商身上再啃一塊肉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