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第一段(0.15-0.30 MHz),以差模為主;第二段(0.53-1.8 MHz),差模+共模;第三段(10 MHz左右),以共模為主;第四段(108 MHz附近),以共模為主;現有電路僅一個差模電感(1.96uH)濾波,濾波電路損耗不足,導致全頻段超標嚴重。
【現象描述】:XX產品傳導電壓法,按照車企標準等級5,全頻段超標嚴重。
測試結果(優化前):
測試布置:
供電電路(最大電流25A):
【根因分析】:
1)第一段(0.15-0.30 MHz),以差模為主;第二段(0.53-1.8 MHz),差模+共模;第三段(10 MHz左右),以共模為主;第四段(108 MHz附近),以共模為主;現有電路僅一個差模電感(1.96uH)濾波,濾波電路損耗不足,導致全頻段超標嚴重;
2)第四段,79MHz尖刺,為芯片管腳電源干擾導致;
3)第四段,整體包絡毛刺,為電機空間耦合導致;
濾波電路(優化前):
差模干擾回路分析:
共模干擾回路分析:
【解決措施】:
1)將正極端子挪到負極端子附近,在輸入端口增加一級共模電感濾波(共模:4.5mH,差模:300uH),共模電感前后Y電容在單板上進行分地處理,分別通過彈片接到機殼地;
2)調整BUS線路兩電解電容位置,分開靠近開關管放置,在電解電容兩端并聯高頻濾波電容(推薦10uf貼片電容);
3)在芯片關鍵增加PI型濾波(推薦1nf貼片電容);
4)將電機定子屏蔽,并與主機殼接地搭接;
濾波電路(優化后):
測試結果(優化后):
【經驗分享】:
1)設計初期應摸清DC/AC電源裸噪聲,明確要通過的等級,確定濾波電路差共模電路插入損耗,避免濾波電路插入損耗不夠,全頻超標嚴重;
2)輸入正負極端子盡可能遠離強干擾源(開關管、電機),避免近場耦合;
3)濾波電路布局應呈現一字型布局,輸入端子->濾波電路->DC/AC->電機;
4)芯片電路設計參考廠家設計準則,對于歷史使用過的芯片電路,EMI方案提前固化,避免相同問題重復出現。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