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中國電子制造商采購行為調查結束
- 劉杰博士揭示六項重大發現
- 六大發現對供應商選擇和評估有指導意義
在過去一年中,在整個電子行業供貨吃緊的情況下,中國電子制造商的采購策略正在發生哪些變化?元器件供求雙方需要進行何種適應性的策略調整?在電子展同期舉辦的2010年中國電子元器件市場峰會中,電子元件技術網(hdh-sz.com)CEO劉杰博士與我們分享了由電子元件技術網主持的、歷時兩個多月的 “2010年中國電子制造商采購行為調查”中的新發現,為我們揭示了在后經濟危機時代電子元器件市場供求趨勢的新變化。
劉杰博士表示,調查活動有六項重大發現,對供應商選擇和評估有指導意義:
1、 評估供應商最看重的要素中,質量因素當仁不讓的成為工程師最為看重的。因為品質是不可談的,是供應商合作的最基本要求。電 子元件網分析師發現供貨能力/交期、產品性價比和品牌知名度是研發工程師和采購師評估供應商的三項首選要素。傳統觀點中,性價比僅包括性能和價格,而這次調查發現,品牌是性價比的組成部分。俗話說,牌子就是與價格聯系在一起的。
2、 在2010年整體電子元器件市場缺貨的大環境下,需求與供應之間的脫節,持續穩定的供貨能力和交貨期成為采購工程師最為關心的要素。
3、 受調查者普遍認為,“好供應商”要具備持續降低成本能力、能加快產品上市和供貨可靠。持續降本能力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研發階段,供應商能提供新的市場商機、提供技術支持新產品研發、縮短產品上市周期。另一方面在采購環節,除了產品成本的穩步下降外,穩定可靠的供貨和及時交付,縮短采購周期,減少采購成本也是降本能力的重要體現。
4、 與2009年的調查相比,參與調查的小公司數量增加,而他們的電子元器件采購金額提高。說明經濟危機后恢復性增長,技術公司發展和設計活動增加,同時推動小公司營業規模發展。
5、 采購70%進口元器件的公司數量從32%增加到44%。說明全球的元器件供應商更加積極服務中國市場和人民幣升值對進口的促進,這也是后經濟危機時代的中國聚合效應。
6、 從原廠采購需求降低1/3,相應從需求轉移向分銷商。說明2009~2010年元器件缺貨時,供應鏈自我調節表現。
本次調查的發現獲得了業內專家的肯定,“2010年中國電子制造商采購行為調查通過電子元件技術網網上互動平臺,引入專業化調查方法,配合網上討論和分享,擴大網友覆蓋面和參與度,使得中國電子展領軍廠商評選活動更專業、權威、更真實反映行業需求。”中電會展與信息傳播公司董事長陳雯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