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房顫病人數量巨大
- 我國心臟除顫器市場尚未真正啟動
- 外資生產商控制了我國除顫器市場的定價權
- 全國約有房顫病人800萬~1100萬
據醫藥經濟報,我國房顫發病率基本上接近歐洲0.4%的比例,略低于美國;但由于我國人口基數龐大,估計全國約有房顫病人800萬~1100萬。但與國外心臟除顫器已高度普及的情況相反,我國的心臟除顫器市場尚未真正啟動。通過銷售數字對比可看出,目前國際市場各種心臟除顫器年銷售額約為20多億美元,而我國只有1億多元人民幣,兩相對比足見差距十分巨大。在我國便攜式電子醫療產品市場,仍以每臺價格在幾百元人民幣一臺的血壓表、血糖儀和數字式助聽器等小產品為主流產品,而真正對老年病人具有救治作用的心臟除顫器、家用吸痰機、氧氣發生器等器械仍未得到普及。
心臟除顫器在西方國家已成為一大眾性醫療器械產品。不僅各大小醫院及診所均有配備,甚至在會議室、劇院、電影院、學校、大賣場和大超市及公眾場所也安裝有心臟除顫器,供有房顫史的病人在病情突發時免費使用。
如在心臟病高發的美國,據統計,約35%~40%的心臟病人家庭擁有便攜式心臟除顫器。而且美國國內約有一二十家醫療器械生產商在生產各種心臟除顫器,供應商數量更多達130多家,其近年來開發上市的各種便攜式心臟除顫器每臺售價僅1000~2000美元,這一價位已降低到其多數病人可承受范圍之內。可見,美國的心臟除顫器市場已高度成熟。
我國每年大約有100多萬病人死于心臟驟停,其中相當一部分人系由房顫所引起。既然我國有800萬~1100萬心臟病人,對心臟除顫器生產商來說這就是一個巨大的市場,為何這一市場卻遲遲未能啟動?
這與國內市場上除顫器價格過于昂貴有關系。實際上,中國的心臟除顫器產品市場至今仍為進口產品的一統天下。迄今為止,外資生產商憑借掌握核心技術,由此控制了我國除顫器市場的定價權。
就價格來看,目前我國市場上普通除顫器的價位通常在3萬~6萬元人民幣,德國、美國等生產商的新型便攜式除顫器的價位通常為4.5萬元人民幣,而同樣產品其本土市場售價僅需1800~2200美元。最新上市的雙向波除顫器并帶有彩色心率顯示器的除顫器新產品,在我國售價更是超過10萬元人民幣,而在美國也僅售1萬多美元。進口醫療器械產品在國內市場上賣高價甚至超高價似乎已成為國內一些外國產品代理銷售商的慣例。這樣的價格即使產品效果再好,不要說普通工薪階層心臟病人難以承受,甚至連基層醫療機構也無法承受。
若要徹底解決這一問題和推動我國心臟除顫器市場的健康發展,政府主管部門必須在政策上大力扶持國產除顫器產業,如適當給予研制新型除顫器產品的國內企業減免稅收等優惠,只有政府主管部門給予政策扶持,才能使國內企業能生產出質優價廉的除顫器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