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當一款傳統單車與“電”路結合,這個時候很多人腦海中劃過的僅僅是電動車,甚至也當它是一款代步工具而已,事實上,在去年就有類似產品出現,只不過一直沒有獲得如潮好評,相較于今天云馬C1來說,依然還是單車,只不過無論是硬件配置還是在外觀視覺上都有明顯的進步,并植入了更多的“情懷”,就如手機界老羅一直在堅持的“情懷”一般,但用戶對此評價還是想體現出更多“實用”上的一個態度,事實上,大家期待更多的是情懷與科技的結合。
本以為收到C1會失望,但當你看到實體之后,你便會有一種強烈的感覺,情懷已經成為了過去時。于是,云馬C1便在這樣一個“文藝青年模式”亮相,與其說文藝倒不如說這是專門為年輕人塑造的一款智能車,承載了傳統單車的歷史,卻肩負著智能的未來,將C1整體進行精簡,只保留文藝風格和“智大腦”。
云馬C1之所以擁有了至高無上的“年輕所屬”稱號,與各方面性能都有著密切關系、人體工學設計的舒適感、高度整合機身讓其看起來就如一臺普通的車以及坡度識別和五種模式行駛模式的加入密不可分,事實上與電摩有著非常大的區別,重量上和行駛方式都有著很大的改變,C1所做的是想讓擁有者在使用時候能暢通無阻,不會因為體積、重量等方面帶來困擾。
確實在眾多單車中確實創造了“回頭率”的高效,也可以夸耀說C1可以替代絕大多數的智能車,成為為新的代步出行的選擇,如圖所見則為云造科技所產云馬C1智能車,在這里和“馬云”沒有任何一點關系,雖然名字僅僅是前后順序而已。
云馬C1有男生版/女神版兩個版本可選擇,同時在每個版本中區分了6種配色,個性選擇對于不同用戶來說可以稱贊其設計上非常出色。
而但對騎行較遠來說這樣的車子對于“公里”來說簡直就是噩夢,因為它更偏向于人力/阻力這兩方面,于是便有眾多的用戶抱怨說這不是一臺電動車,它是智能車,運動、騎行、阻力、短途體驗非常棒。
當然車子看起來非常簡潔,這是不可能被忽略細節,于是云馬C1的誕生是將更多附屬硬件“集”成一體機身,分離僅是電池部分,這樣一來減少用戶收到車子避免復雜安裝與女性朋友最為嫌棄的“笨重”,就拿我手上這臺女神版來看,除了機身尺寸變小外,要素已經湊齊。
C1在體驗上有著良好優秀成績,保準“安全“措施。云馬C1智能車顯示屏僅有兩個按鍵,擁有OFF、ECO、NORMAL、SPORT、ON 五種模式自由切換,與傳統電動車不一樣的是云馬C1內置3軸加速度 傳感器與3軸陀螺儀,遇到坡度,它擁有”智“大腦,感應到你的動力補給需求,輕松上坡,而無需費力騎踏。
有所提升新整車簡潔的Yunbike™中控制動集成系統,在用戶任一剎車之際,中控系統則發出斷電指令,電機將不再提供動力,騎行更加安全,并不像以往的阻力車,提供給用戶的是它的”油門“,云馬C1智能車在這點上是值得關注的殺手锏。
據云馬介紹稱,C1電池采用先進的三星高密度進口電芯搭載全鋁合金屬外殼,超長助力續航75km,號稱可比京城三環多一環,其實這個概念來說取決于用戶在市面模式下進行使用,小編試著騎行用半助力模式騎行約50KM,電池剩余兩格約35%。
此前許多專業助力車就搭載過類似的操控系統,只不過云馬C1在優化上更佳,并且擁有溫度保護、電芯PTC保護、短路保護、充電過電壓保護、充電過電流保護、電防逆向保護、輸出過電流保護、電池過放電保護八重安防措施。之前炒得沸沸揚揚并非空穴來風。
讓人匪夷所思的是這顆”電“也肩負大號充電寶使命,可根據被充電的設備,自動調節輸出電量,USB輸出 為眾多數碼產品充電,手機、平板、相機等,按照計算來說該大號充電寶可為iPhone手機供電22次,可以說細膩細心細節要比當初打情懷旗號更加潤物細無聲。
至于輪胎方面,這打起孔其實算是C1不同之處,坦白說如果要給該車減分的話,細胎在我眼里就是個遺憾,不過對于使用環境僅用于上班代步、逛街來說并不會造成的負面影響,不過事實上在顛簸環境以及路面不平上,這個BUG就很明顯呈現出來了,在悶騷輻條上的紅條只能說是C1對此下足了功夫。
當然各方面細節同樣也是非常優秀的,只不過C1并沒有針對”潮“的奇怪造型,單獨準備傳統的科技結合,依舊沿用了當時單車進行多部位優化,將線條呈現出來,無論是外觀還是體驗可以說做到了比較精致,當然尺寸的縮小會對男生造成一定的影響,畢竟女款與男款車身空間大小了不止一點兒,所以男生還是建議購入男款式。
拋開智能和助力來說,盡管這次在性能上表現優異之多,但我們依舊可以用”年輕活力“來形容云馬C1智能車。傳統+情懷+智能更強勁,符合了國人一向審美標準,性能絲毫不會成為使用的瓶頸,所以這就好市面上千奇百怪的車子要給予更佳實際使用,花與瓶在雙贏已經足夠的情況下,我想這對用戶來說意義很大。
還有”智“,App應用-智能車顯然簡化多,在APP越來越精簡、數據也越來越多的今天,雖然在該APP中沒有達到隨心所欲地使用,但至少還有著非常明了常用工具和好玩兒的社區互動,后便來容納其它內容,通過二維碼掃描下載則可,初次使用需要進行一番注冊。
來到APP界面,可以看到這是一個非常簡化的應用,在這里可以通過APP查看當前電量、車燈模式轉換、以及檢測車子健康情況,此外,車燈上是不可以關閉的,通過車子的物理按鍵可以進行白天/黑夜亮度調整,在APP中也可以進行轉換模式,而APP也區分了幾個模塊,分別是車庫、社區、智能車、附件以及個人,不過我想說加上一些小獎勵來說體驗會更加出色,但對于一C1來說,這樣的車子配件是市面買不到的,如果植入一些獎勵、換購這樣的提升顯然可以獲得更良好的體驗,但這應該絕對不是”智“的理由。
前面講了那么多,可能消費者更加關心的是這款產品到底值不值得入手,當然如果單說整體的話,目前為止還是非常優秀的一款智能車,盡管沒有百分百完美,但一切的體驗足以見還是非常靠譜,APP雖然過于簡,也植入了”交互“社區,在這里可以通過結伴出行,”約“妹子晨騎,等交流。
其實過多使用支持還是在于遠程開關C1、實時查看電量、行程記錄、社區交互這幾個方面,首先對于追求定位、通話、導航多個元素朋友來說,C1不適合你,如果你想擁有一個比較靠譜,剛需、實用的設備的用戶,那么C1將會是不二選擇,APP和車子之間在此對于互動下其實是不構成任何影響,即使不使用APP也是可以體驗到多項功能。
其次,認為這種體積便攜性非常適合外出工作的用戶,推進辦公室、進入電梯、停放家中。原因很簡單,體積大小的提升固然是一大優點,但是也是一把雙刃刀,嚴重限制了”帶“人的痛,幾周體驗下來C1在工藝和靈敏度依舊完美,助力也有著比較明顯突出,騎感要好得多,只是這種搭配看上去非常傳統,不過代步完全沒有問題。來源:智能電視網。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