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規模采購背后是兩岸平板顯示業者的深度合作和產業鏈整合
- 兩岸平板顯示業有望在國際市場共繪新藍圖
- 岸平板產業優勢互補,共同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
- 2009年臺灣液晶面板在大陸的市場占有率由2008年的35%大幅提升至50%
- 2009年大陸彩電行業總產量預計達9590萬臺,其中平板電視產量達6780萬臺
- 2010年,大陸彩電行業產量將達到9800萬臺,其中,平板電視產量8000萬臺
繼2009年采購34億美元后,大陸彩電企業日前又向臺灣平板顯示業者簽約采購53億美元電視用液晶面板。業內人士認為,大規模采購的背后是兩岸平板顯示業者的深度合作和產業鏈整合,兩岸平板顯示業有望在國際市場共繪新藍圖。
長期以來,大陸平板顯示業雖然涌現出TCL、海信、長虹、康佳、海爾等知名平板電視企業,但卻缺乏上游核心技術,面板和模組等主要零部件受制于日韓等國大廠,深受“有下游沒上游”之困。臺灣面板業雖為島內龍頭產業,但主要依靠出口,“有上游無下游”困境明顯。
兩岸平板產業優勢互補,合作空間廣闊。為共同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大陸企業采購臺灣面板成為兩岸平板業合作的突破口。
2009年1月,兩岸業者在福州舉行“海峽兩岸平板顯示產業戰略合作論壇”,大陸9家彩電骨干企業與臺灣面板生產企業就穩定供求關系、共同參與產業標準制定、提升售后服務及物流體系等內容達成6項共識,并達成總額22億美元面板采購協議。6月初,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秘書長白為民率大陸彩電企業赴臺交流又新增22億美元采購意向。
在采購之外,2009年兩岸平板顯示業的合作迅速向技術聯合開發、標準化結構制定、技術資源共享等方面延伸。例如,長虹與臺灣友達光電6月宣布在四川合資組建以液晶顯示器、液晶電視及相關零部件的生產、加工、組裝及維修為主營業務的長智光電公司,10月第一批專供長虹的液晶顯示屏全面投產。
“兩岸平板顯示業雖然各自都缺乏完整的產業鏈,但優勢互補,2009年的順利合作取得了互惠共贏的效果。”白為民說。
臺灣奇美集團董事長廖錦祥表示,大陸去年的“家電下鄉”政策在帶動大陸平板電視業迅速發展的同時,對臺大規模采購也幫助臺灣面板業者順利渡過難關。“我們感受尤深,奇美去年在大陸的銷售量占到我們總產量的四成左右。”據統計,2009年臺灣液晶面板在大陸的市場占有率由2008年的35%大幅提升至50%。
據電子視像協會分析,2009年大陸彩電行業總產量預計達9590萬臺,其中平板電視產量達6780萬臺,所占比重從2008年的不足50%上升至逾70%。2010年,大陸彩電行業產量將達到9800萬臺,其中,平板電視產量8000萬臺,約占行業總量的82%。
“大陸正處于CRT彩電升級換代高峰期,未來幾年對平板電視的需求都很旺。依托大陸市場,兩岸業者繼續加大合作力度,對于做大做強兩岸平板顯示產業,不斷提升國際市場占有率,具有重要意義。”白為民說。
本月20日,“海峽兩岸平板顯示產業戰略合作峰會暨簽約儀式”在北京舉行,大陸9家彩電企業與臺灣平板顯示企業簽署了2010年戰略合作規劃,在深化聯合技術研發,加強專利標準合作,提升合作流程效率,協同應對供需波動等方面達成8條約定和6項共識,同時,大陸彩電企業向臺灣液晶面板生產企業簽約購買53億美元的電視用液晶面板。
“此次峰會取得的成果表明兩岸平板顯示業合作已經走向縱深。”白為民表示,兩岸未來應持續加強合作,推動產業升級,在技術創新層出不窮的國際平板顯示業領域把握先機。
海信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洪新說,今后在繼續提高對臺面板采購幅度的同時,將進一步加大與臺企技術交流力度,促進合作水平的提升。
廖錦祥表示,他非常看好大陸平板顯示業市場的成長潛力,奇美已把大陸擺在供貨第一優先位置。大陸彩電企業憑借其銷售經驗和實力,通過與臺灣面板業者的合作,有望超越日韓廠商,在全球市場推出屬于華人自己的國際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