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光伏市場的新聞事件:
- 開發國內光伏市場迫在眉睫
關于光伏市場的事件影響:
- 三方面入手推動光伏產業發展
- 光伏產業“兩頭在外”制約發展
- 我國成為全球最大光伏產業制造基地
我國光伏產業經過最近幾年發展,已經躍升至全球最大光伏產業制造基地,產能占到全球的一半以上。然而,由于光伏產業嚴重依賴國外市場,出口比例甚至高達90%,原材料也有一半來自國外,給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帶來了不安定因素。業內人士指出,開發光伏產業的國內應用市場已經是迫在眉睫。
我國成為全球最大光伏產業制造基地
記者從不久前在天津舉行的“濱海機遇中國光伏產業發展論壇”上了解到,從2002年開始,我國光伏產業就呈現出高速發展的態勢,平均每年以30%的速度遞增。在過去5年里,國內太陽能電池年產量從139兆瓦增至近4000兆瓦。
工業和信息化部司級巡視員王勃華說:“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光伏產業制造基地,全球最大的15家太陽能電池生產企業中,就有10家來自國內。”
目前國內光伏產業發展已經呈現出三個特點:第一,在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基礎之上,積極走自主創新之路,充分利用國外市場要素,將產業發展融入國際化的市場大潮中。
多晶硅材料和制造設備,我國曾經完全依賴進口。但是,我國光伏產業通過引進國際技術與人才,逐步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產業鏈,制造設備的國產化率已經超過50%,在太陽能電池的質量和技術水平上走到了世界前列。
與此同時,日益成熟的國內光伏產業充分運用國外資金和人才兩大市場要素,拓展海外市場,部分企業還在海外設廠,為產業的國際化運作奠定了基礎。
第二,加快行業整合,形成協同發展產業鏈,從而實現產業規模不斷擴大與生產成本的不斷降低。
國內光伏企業牢牢抓住西方國家發展綠色能源,以及產業成長期門檻較低的歷史機遇,迅速突破材料、市場以及人才發展瓶頸,短短幾年就打通了全產業鏈,形成了從高純硅原材料、鑄錠、切片、電池封裝和系統集成等完整的產業鏈,產業規模迅速壯大,產業鏈的整體成本大大降低。國產太陽能電池成本的下降,也使得產品在國際競爭中的優勢凸顯。
第三,產業發展呈現區域化、集群化,臨近企業之間形成產業鏈互補和經濟合作,產業競爭力實現整體提高。
從光伏企業的分布區域看,目前已有江蘇蘇錫常、天津濱海新區、河北邢臺-保定、江西新余、四川樂山-成都等多個產業帶。
光伏產業“兩頭在外”制約發展
作為全球主要生產國,我國生產的光伏產品有九成以上都會出口到歐美國家。盡管產品總量占據國際市場半壁江山,但光伏產業在國內的發展前景并不樂觀,尤其在原材料生產與應用方面,處于相對滯后狀態。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理事長石定寰說:“國內光伏產業目前基本上是"兩頭在外",主要原材料和市場均要依賴海外市場。”一方面,國內光伏產品有九成出口,而多晶硅等重要原材料卻有超過五成要依賴進口;另一方面,國內光伏發電的總裝機量僅有全球裝機總量的 1%,與國內光伏產業的強大產能差距甚遠。
產品嚴重依賴出口,將會使得產業發展過度依賴海外,國際市場的任何變動都將直接影響到整個產業鏈的健康發展;同時,以國外需要為導向的產品生產,將會使其與國內的市場需求脫節。
原材料受制于人,將給產業發展帶來不穩定因素。以高純多晶硅為例,原料長期受美、德、日公司壟斷,購買價格也要受對方制約,以上三國每年賺取的利潤高達三到四倍。
實際上,我國并非不需要光伏能源。中國有荒漠面積在108萬平方公里左右,如果按1平方公里面積可安裝100兆瓦光伏陣列計算,每年可發電1.5億度。僅開發利用1%的荒漠,就可以發出相當于中國2003年全年的耗電量。光伏發電技術的大規模使用將緩解我國日趨緊張的能源供給,成為中國未來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動力支柱。
三方面入手推動光伏產業發展
為推動我國光伏產業發展真正實現“以我為主”,從而對國內低碳和新能源建設作出貢獻,業內人士建議從三方面入手來推動光伏產業發展:
第一,政府相關部門在光伏產業發展初期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動光伏發電進入民用領域,使“平價”上網成為可能。
石定寰認為,各種可再生能源中,太陽能是最穩定,對自然資源消耗也是最低的。從長遠看,國內市場缺失終究將限制中國光伏產業發展。光伏產業正在對技術研發等方面進行投資,從而為將來的國內應用做準備,但必須要有穩定的政策保證這些投資可以獲得相應的回報。
目前,國內光伏發電成本仍在1元以上,其經濟性仍難以體現。政府采取財政補貼方式加大“金太陽和太陽能光電建筑應用示范工程”實施力度,將有利于未來兩年國內光伏市場的開拓。
第二,盡快制定國內光伏產業統一標準,進一步規范市場秩序,協助企業積極參與國際競爭。
國內目前還沒有一個統一的光伏產業國家行業標準和檢測機構,國外光伏產品進入我國市場,不需要進行任何機構的監測,但我國光伏產品進入歐美市場卻要經過嚴格的監測,并取得認證資格,導致我國光伏產品在國際上的競爭力明顯降低。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光伏專委會主任趙玉文認為,認證不僅是規范行業,還可以起到保護國內公平市場競爭環境的作用。
第三,光伏企業應加大技術創新力度,提高核心競爭水平,實現產品賣點和成本優勢的雙重回報。
在過去10年里,美國崛起的光伏企業只有15到20家,但每家都有獨特的技術。國內隨著光伏產業技術門檻地不斷降低,有上百家光伏企業一擁而上,但由于大都集中在產業鏈門檻最低的封裝環節,重復建設現象突出,企業普遍缺乏核心競爭力,容易受原材料、市場價格等外在因素影響,抵御風險能力較差。
業內人士呼吁,國內光伏企業要集中力量在利潤最高的技術核心層面下工夫,構建充滿活力的產業創新體系,重視產品、技術、人才、經營、融資的有效創新,企業之間要加強技術交流與合作,確保我國光伏產業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