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在5G網絡快速部署的背景下,開放式無線接入網絡(O-RAN)架構正重塑傳統移動通信格局。根據O-RAN聯盟的統計,采用開放架構可降低運營商30%的總擁有成本,同時提升網絡靈活性。本文將系統解析O-RAN從芯片級驗證到系統級部署的全流程測試策略,涵蓋硅前/硅后驗證、MIMO性能評估、能效優化及安全測試等關鍵環節。
在5G網絡快速部署的背景下,開放式無線接入網絡(O-RAN)架構正重塑傳統移動通信格局。根據O-RAN聯盟的統計,采用開放架構可降低運營商30%的總擁有成本,同時提升網絡靈活性。本文將系統解析O-RAN從芯片級驗證到系統級部署的全流程測試策略,涵蓋硅前/硅后驗證、MIMO性能評估、能效優化及安全測試等關鍵環節。
圖 1:O-RAN架構及用戶設備和核心網
芯片級驗證:構建O-RU可靠性的基石
O-RAN無線電單元(O-RU)作為網絡覆蓋的直接實現者,其核心芯片的可靠性決定了整個系統性能。在芯片設計階段,硅前驗證通過仿真平臺對O-RU專用集成電路進行功能驗證,重點測試控制面、用戶面、同步和管理平面協議的兼容性。是德科技數據顯示,完善的硅前驗證可減少流片后75%的設計缺陷。
以7.2x功能分割方案為例,O-RU需實現快速傅里葉變換、波束賦形等物理層功能。測試中需生成符合O-RAN前傳標準的測試矢量,通過以太網接口、時域IQ接口等多路徑同步注入,驗證芯片在真實場景下的處理能力。這一階段對測試套件的可觀測性要求極高,任何協議棧異常都需在流片前徹底解決。
硅后驗證則聚焦于硬件實際性能,采用統一測試工具鏈確保與硅前階段的無縫銜接。此時測試接口僅限于O-RAN前傳端口和射頻接口,需要O-DU仿真器、矢量信號分析儀等設備構建完整測試環境。關鍵指標包括定時精度(±130ns內同步誤差)、IQ數據壓縮精度等,這些參數直接關系到多廠商設備互聯性能。
圖 2:O-RU ASIC 測試協議棧
系統級性能驗證:從MIMO到能效優化
大規模MIMO技術是5G網絡容量提升的關鍵,但同時也增加了測試復雜性。在實際測試中,64T64R的mMIMO系統需要同時驗證多達16個波束的賦形精度。通過相位加權控制,波束指向誤差需小于3°,EVM值需低于-40dB,才能確保頻譜效率提升與干擾抑制的平衡。
能效優化已成為O-RU設計的核心指標。測試數據顯示,通過動態功率放大器偏置、微睡眠模式等技術,O-RU站點可實現25%的功耗降低。在24小時持續測試中,智能關斷技術可在業務低峰期將單站功耗從850W降至600W以下,且不影響用戶體驗。這種精細化的功率管理需要端到端的測試方案,準確量化各種節能策略對網絡KPI的影響。
圖 3:O-RU 測試和驗證示意圖和流程
安全架構與智能控制驗證
在開放架構下,安全測試成為O-RAN部署的關鍵環節。根據O-RAN聯盟發布的威脅模型,系統面臨160余種潛在威脅,特別是前傳接口和RIC控制器成為重點防護區域。安全驗證需進行漏洞掃描、協議模糊測試和抗攻擊演練,確保在遭受DDoS攻擊時,O-RU仍能保持基礎服務能力。
智能控制器(RIC)的測試重點在于策略執行效率。近實時RIC需在100ms內完成資源調度決策,而非實時RIC則通過AI算法實現長期的網絡優化。測試中需構建復雜的業務場景,驗證xApps/rApps在不同負載下的控制效果,確保波束管理、載波聚合等功能的執行準確率超過99.9%。
圖 4:帶幅度和相位加權的下行鏈路波束賦形以及相應的波束模式和 EVM 數據
驗證平臺的發展趨勢
隨著3GPP Release 18特性的引入,O-RAN測試復雜度將進一步增加。測試平臺正朝著智能化、自動化方向發展,集成AI輔助分析功能,能夠自動識別測試瓶頸,優化驗證流程。同時,云原生測試架構開始普及,支持在虛擬化環境中完成80%的驗證工作,顯著降低測試設備投入。
圖 5:O-RU 站點在 24 小時內的功耗
結語
O-RAN技術的成熟依賴于完整的驗證體系,從芯片級的基礎驗證到系統級的智能優化,每個環節都需嚴謹的測試策略。隨著測試工具的不斷進化與標準化程度的提高,O-RAN將充分發揮其開放架構優勢,為5G-Advanced演進奠定堅實基礎。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