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虹獲建“OLED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
日前,長虹旗下虹視公司聯合電子科技大學、蘇州大學以及業內11家OLED關鍵材料及設備單位,建設中國目前唯一的OLED工藝技術工程實驗室,并獲得“OLED工藝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授牌。標志著全國首家國家級OLED工程實驗室落戶成都。
2009-12-07
-
沖電氣數字影像推出采用異性材料接合技術的1.1英寸LED顯示器
沖電氣數字影像公司(OKI Digital Imaging)開發出了采用該公司異性材料接合技術“EFB(Epi FilmBonding)”的1.1英寸LED 顯示器。計劃在2010年底前樣品供貨。該公司稱其特點是“功耗僅為原有液晶顯示器的1/10”。該公司一直在開發采用EFB的LED顯示器。
2009-12-07
-
LED燈制作DIY
本文主要講述LED燈的手工制作過程
2009-12-07
-
2009-2012年LED照明前景分析及風險預測
我國LED半導體照明產業保持高速的發展。2008年加入中國光協LED顯示應用分會的會員單位為204家,從事LED顯示應用產品的生產企業超過1000家,從事LED顯示應用產品包括銷售、生產、配套服務等企業估計不少于3000家。
2009-12-07
-
TDK-LAMBDA公司推出高達12.6W的LED電源
TDK-LAMBD公司最新LED電源提供恒壓和恒流兩種模式,主要用于LED照明和顯示器應用,額定輸出功率高達12.6W。
2009-12-04
-
Luxeon Portable PWT:僅有2毫米 全球最小的LED手電筒
Luxeon Portable PWT是全球最小的LED手電,在其僅有2.0×1.6×0.7mm的微小身軀中,能夠提供26流明光亮。這款LED手電專為手機、PDA等移動設備設計,發光壽命達到2000小時以上。
2009-12-04
-
從功率半導體到LED均以環保為推動力
受社會節能化浪潮的影響,在電子部件中,電力損失較小的功率半導體和有助于省電的電容器、LED等與環保息息相關的開發品的展出也成了此次展會的熱門。
2009-12-04
-
電子業低迷期 LED帶來難得的一線希望
據市場調研公司iSuppli,在液晶電視制造商需求上升的幫助下,LED市場2009年預計將有所擴張。與此同時,大多數其他電子元件類別的營業收入則將大幅下滑。
2009-12-04
-
樂百利特推出全球最節能的低電壓130流明/瓦LED
樂百利特科技,這家世界領先的高亮度大功率半導體照明產品開發公司,向全球再次推出了全球最節能,最亮的高可靠性大功率 LED 光源產品。其一瓦 LED 白光光源驅動電壓首次降低至2.8-2.9伏, 光效達到了120-130流明/瓦。
2009-12-03
-
樹大招風——友達旗下三家LED廠將抱團對抗鴻海
據臺灣媒體近日報道,臺灣友達旗下三家LED(發光二極管)廠有意合并。此舉將有利于集合三方資源,提升友達在LED產業的全球競爭力,進一步與鴻海集團對抗。
2009-12-02
-
肖特聯手茉麗特推出機器視覺系統LED光源
LED技術正處于快速持續的發展之中,為此,肖特攜手茉麗特為機器視覺應用提供先進的解決方案,即這種新型的結合了LED和光纖技術的“LLS 2”光源。這種經濟的照明系統的壽命為50,000小時,色溫5,500K, 光照強度175K Lx(此數據測試條件:導光纜長度1100mm, 光纖管有效直徑8mm, 工作距離50mm)。
2009-12-02
-
Witsview:2013年LED NB滲透率達100%
集邦科技WitsView光電事業處經理邱宇彬25日在LED Forum 2009中,針對NB、Monitor與TV等LED背光趨勢指出,LED NB已是無法回頭的路,預估2013年滲透率達100%,不過LED Monitor相對受限,預估2011年才能進入起飛的一年,而LED TV滲透率明年將大幅成長80%來到13.2%。
2009-12-02
- 伺服驅動器賦能工業自動化:多場景應用方案深度解析
- 10年壽命+零下40℃耐寒:廢物管理物聯網設備的電池選型密碼
- 從混動支線機到氫能飛行器:Vicor模塊化電源的航空減碳路線圖
- 意法半導體披露公司全球計劃細節,重塑制造布局和調整全球成本基數
- 動態存儲重構技術落地!意法半導體全球首發可編程車規MCU破解域控制器算力僵局
- 深度解析電壓基準補償在熱電偶冷端溫度補償中的應用
- 如何為特定應用選擇位置傳感器?技術選型方法有哪些?
- 激光器溫度精準控制,光纖通信系統的量子級精度躍遷
- 高精度電路噪聲飆升?解密運放輸入電容降噪的「三重暴擊」與反殺策略
- 精度/成本/抗干擾怎么平衡?6步攻克角度傳感器選型難題
- 全國集成電路標準化技術委員會首次“標準周”活動在滬舉辦
- 高電壓動態響應測試:快速負載切換下的擺率特性研究
- 車規與基于V2X的車輛協同主動避撞技術展望
- 數字隔離助力新能源汽車安全隔離的新挑戰
- 汽車模塊拋負載的解決方案
- 車用連接器的安全創新應用
- Melexis Actuators Business Unit
- Position / Current Sensors - Triaxis H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