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遇與挑戰:
- 電子信息行業增速明顯放緩
- 電子信息產業結構調整在繼續優化
- 計算機、家用視聽和集成電路行業增幅卻低于全行業平均水平
- 液晶面板、印刷電路板仍在持續走弱,元件廠商也逐步受到影響
市場數據:
- 08年1-9月,規模以上電子信息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2011.6億元,同比增長19.5%
- 08年1-9月,電子信息產品累計進出口總額6719.2億美元,同比增長18.2%,比上年同期下降5.3個百分點
- 2008年1~8月,我國電子元件制造業實現銷售收入5,496.93億元,同比增長24.20%
- 2008年1~8月,我國電子器件制造業實現銷售收入3,856.39億元,同比增長29.08%;實現利潤總額153.21億元,同比增長57.79%
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電子信息產品制造業持續高速增長,目前已經成為全球重要的電子信息產品制造基地。中國在全球電子信息產業發展格局中的競爭能力不斷提升。但隨著金融危機向實體經濟的蔓延,電子信息產業需求首先驅受到沖擊,行業內長期存在的問題開始一一暴露出來。未來我國電子信息產業如何做大做強,現在既是挑戰也是機遇。
一、我國電子信息產業景氣度回落概況
1.行業增速放緩
08年前三季度,我國電子信息全行業繼續保持平穩發展,產業規模不斷擴大。但受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延續了過往幾個季度增速放緩的態勢,繼續低于全國工業平均增速,經濟運行增速始終低于全國工業平均水平,出口增幅下滑,產業投資增速放緩,結構調整繼續深化。
1-9月,規模以上電子信息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2011.6億元,同比增長19.5%,其中制造業36246.9億元,同比增長17.6%;軟件業5764.7億元,同比增長32.8%。制造業實現工業增加值8428.3億元,同比增長20.5%。08年1-9月,規模以上制造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速比第二季度下降3.1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下降2.1個百分點;增加值增速比第二季度下降3.6個百分點。相比全國工業平均增速(28.0%),制造業增速低了10.4個百分點,差距比上半年擴大1.6個百分點。
發展放緩的原因主要是受出口增速放緩的影響,出口同比下降4.5個百分點,由于電子信息產業出口依存度超過60%,由此必然影響增長速度。電子信息行業增長主要依賴外商投資和出口的拉動,而受人民幣升值、兩稅并軌等政策的影響,2008年外資企業發展明顯放緩,對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拉動作用正在弱化。
2.進出口明顯回落
近年來全球信息技術越來越趨于“無國界”狀態,跨國公司在全球范圍內配置資源時,我國成為全球電子信息產品的加工制造基地,電子信息產品也成為我國外貿出口“大戶”。長期以來,在全國外貿出口額中占30%以上,對外依存度超過60%。在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下,全球市場需求萎縮,對我國電子信息產品出口帶來不可避免的影響。
工業和信息化部11月10日在第十屆高交會上發布的《2008年Q3季度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經濟運行公報》顯示,08年初以來,我國電子信息產品進出口貿易保持了平穩和較快的增長態勢,但自下半年起增幅較去年同期明顯回落。08年1-9月,電子信息產品累計進出口總額6719.2億美元,同比增長18.2%,比上年同期下降5.3個百分點,低于全國商品進出口增幅7個百分點。其中,進出口增幅均比上年同期回落,且低于全國外貿增幅。
其中,通訊、計算機、家用視聽業的增幅下降比較大。與此同時,電子信息產業結構調整在繼續優化,高清技術、高附加值、基礎類電子產品的增長仍然強勁,如平板顯示、軟件、技術、服務等產業的增幅均超過30%以上。整個電子信息產業的經濟效益穩中有降,其中通信電子器件、電子專用設備行業的經濟效益較好,計算機、家用視聽和集成電路行業增幅卻低于全行業平均水平,特別是集成電路行業,受國際市場影響出口銳減,實現利潤近兩年來首次出現負增長。
08年1-9月,電子信息產品進口總額2821.2億美元,同比增長13.7%,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6.5個百分點,低于全國外貿進口增幅15.3個百分點,占全國外貿進口額的31.6%,對全國外貿進口增長的貢獻率達16.9%,拉動全國進口增長29個百分點中的4.9個百分點。
[page]
二、電子信息各子行業景氣度回落情況
受世界金融危機的影響,電子信息產業影響較大,液晶面板、印刷電路板仍在持續走弱,元件廠商也逐步受到影響。
1.半導體
全球金融危機使半導體產業資金緊縮及消費者信心指數下降,導致庫存問題進一步惡化。著名的市場調研公司紛紛下調了對未來半導體業的增長預期。從半導體08年9月全球銷售數據來看,行業的增速進一步放緩,9月份的增速下滑到1.64%的水平,與8月份基本接近,在10、11月的傳統頂峰季節,其銷售情況受金融危機影響更加不容樂觀,這將限制全年市場的增長表現。其中北美市場跌幅較大,達到了-15.7%,而亞太增幅達到了9.2%,平滑了北美市場下滑帶來的壓力。預計四季度將出現負增長,并且延續到09年的一二季度并在三四季度開始趨于穩定。
2.集成電路
國內集成電路生產量來看,9月份出現了-2%的同比負增長,這也是2005年2月之后的首次月度負增長。更需要關注的是,9月份產量環比出現了4.8%的下降,較往年9月份8%左右的環比平均增速大幅度下降,旺季不旺的情況已成定局,未來情況將更為艱難。
圖1:我國集成電路月產量及增長情況。
圖2:國內集成電路月產量增長-2%,3年來首次月度負增長。
3.電子元件
2008年1~8月,我國電子元件制造業實現銷售收入5,496.93億元,同比增長24.20%;實現利潤總額222.33億元,同比增長11.20%。收入和利潤增速均出現回落。2008年1~8月,我國電子器件制造業實現銷售收入3,856.39億元,同比增長29.08%;實現利潤總額153.21億元,同比增長57.79%。利潤增速也明顯放緩。
4.液晶面板
液晶面板整體供大于求的情況仍然持續,價格繼續下跌。目前行業內主要企業也通過減產來控制供應,但由于需求端下滑的影響,跌價的趨勢還將延續。從分類來看,手機類小屏產品價格近期一填企穩,而7寸屏等價格下滑顯著,近四個月下滑近35%,這不僅大幅度降低了盈利能力,更給生產和流通環節的所有企業帶來了巨大的庫存和采購風險。
從中大型屏來看,價格也在持續下跌,大尺寸應用面板如42寸液晶顯示器面板,價格趨勢維持不變。而受產能從大尺寸屏轉向中小型屏的影響,對15.4寸等價格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其價格跌幅近期顯著的超過42寸屏下跌幅度。
[page]
圖3:小型應用上2.2寸手機液晶面板價格有所企穩,7寸屏跌幅較大。
圖4:42寸和15.4寸等中大型應用液晶面板價格仍在持續下跌。
三、影響電子信息產業的主要因素
電子信息行業增長主要依賴外商投資和出口的拉動,而受人民幣升值、產業結構調整、兩稅并軌等政策的影響,08年外資企業發展明顯放緩,對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拉動作用正在弱化。加上勞動力成本提升,信息產業發展后勁受到制約。
1.外商投資下降快
目前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國際貿易和出口萎縮,勞動力成本提升,國內投資比較優勢相對弱化,08年1-9月份外商投資企業出現負增長。構成中國電子信息制造業產品出口的主要成分是外資企業,僅外商獨資企業的出口占全部出口的比重就超過60%,外商獨資企業和中外合資企業出口占全部出口的比重超過80%。這種格局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跨國公司面對全球市場,實施全球戰略的結果。由于我國電子信息行業增長主要依賴外商投資和出口的拉動,這兩項增速持續下降,使得整個產業發展后勁受到制約。
2.生產成本快速增加
受人民幣升值、稅收改革、新勞動法實施和生產資料價格高起的影響,生產成本快速增加,國內產品市場價格持續走低,增產不增收,國際市場開拓困難,導致加工貿易企業困境加劇。
3.產業結構問題突出
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結構調整中深層次矛盾更加突出,產業調整形勢十分嚴峻。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的現狀是勞動密集型的中低端產品過剩,知識密集型高端產品依賴進口。凡能生產的整機,如彩電、程控交換機、微機、手機、激光視盤機等產品幾乎全部過剩,主要依靠降價銷售參與市場競爭。而利潤高、附加值大的關鍵電子元器件、系統軟件則基本依賴進口。某些發達國家在高端電子產品方面仍有一定出口限制,我國產業升級需要的裝備如集成電路高端光刻機、高端儀表、高性能CPU等進不來,也影響了中國的進口,加大了貿易順差。
由于上游核心技術領域競爭力的缺乏,價格競爭局面日益惡化,本土企業的市場份額也在大幅下降,如平板電視、手機等行業。
4.行業管理有待革新
行業監管面臨著新的形勢,如何規范和引導成為重要課題。由于行業界限日益模糊,需要對基于產業鏈的大行業管理模式進行新探索。此外,生態設計理念日益流行,對企業資源整合、行業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產業經濟安全也面臨新的形勢,急需研究和探索結合金融市場的產業安全工作。
[page]
四、促進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
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電子信息產業是挑戰也有一定機遇,電子信息企業要抓住這一機遇。全球電子信息產品市場依然有一定的增長空間。
1.促進行業結構調整
(1)發展高端產品
要引導和鼓勵企業加強自主創新,改善產品結構,提升產品附加值。從分類來看,軟件、基礎元器件行業保持較快發展,顯示出高端產品的優勢。08年1-9月軟件業、電子器件、電子元件行業收入增速分別為32.8%、31.7%和24.2%,高出全行業平均增速13.3個百分點、12.2個百分點和4.7個百分點。1-9月軟件業收入占全行業比重達13.7%,同比(12.3%)提高1.4個百分點;電子元器件行業收入占全行業比重達28.6%,同比(26.9%)提高1.7個百分點。尤其是高端產品保持快速增長。其中液晶、等離子電視生產增速分別增長51.8%和162.1%,平板電視占彩電的比重達到29.8%;筆記本電腦增長28.7%,占微型計算機比重達到72.5%;液晶顯示器占顯示器比重超過93%。
(2)發展綠色節能產品
由工業和信息化部負責制定,經過國家發改委、商務部、國家質檢總局、國家工商總局、國家環保總局和海關總署等部門會簽的《電子信息產品污染控制重點管理目錄制定程序》(下稱《目錄制定程序》)最近已經發布。這是繼07年3月1日《電子信息產品污染控制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管理辦法》)正式實施之后,我國在電子信息產品污染控制方面又向前邁出的重要一步。按照該《目錄制定程序》規定,確定產品進入重點管理目錄,應當遵循“選擇產量較大,應用廣泛,其含有的有毒有害物質對環境威脅、破壞大,對人體健康損害大的產品及材料”、“選擇國際公約中明確規定因污染嚴重而被限制的產品”等幾項原則。而《管理辦法》和《目錄制定程序》的出臺,表明我國在電子信息產品中有毒有害物質的控制問題上,走出了一條既符合國際潮流,又有中國特色的漸進推進的道路。我們相信,只要我們能夠適應時代要求,在實現“中國制造”向“綠色制造”邁進的道路上,目標明確,腳步堅定,我們就一定能夠將我國的電子信息產業轉變為最環保、最節約資源的綠色產業。
新華網、英特爾(中國)有限公司、計世資訊等單位10月28日倡議,信息產業界要不斷推出綠色節能的技術和產品,幫助用戶節能降耗,聯想、惠普、戴爾、方正、浪潮等國內外企業積極響應。工業和信息化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調研員高振杰說,綠色節能理念應該滲透到每個電子信息企業中。企業要通過創新,為用戶提供硬件、軟件和整體的綠色解決方案,讓節能成為信息技術企業的盈利新模式,在研發、采購、生產、包裝、物流、銷售、使用、回收全過程實現綠色節能。不僅如此,信息技術在推動全社會節能降耗中的作用越來越明顯。中國電子學會節能工作推進委員會副秘書長劉明亮說:“目前,工業能耗占全國能耗總量70%以上,傳統工業產業是信息技術應用需求最迫切、預期效果最顯著的領域之一,也應是信息技術企業實現節能降耗的重點。在以信息化促進工業化的過程中,電子信息技術企業要發揮積極的作用。”多家信息技術企業表示,將從自身產品設計與制造、工廠的構件與運營、資源管理、廢氣物處理等方面,嚴格貫徹節能環保理念,用綠色科技為社會創造價值。
(3)促進地域結構調整
08年1-9月,我國中西部地區制造業共實現收入2332.4億元,同比增長33.9%,高出制造業平均增幅16.3百分點,其中重慶、吉林發展較快,收入增幅分別達到81.4%和65.8%;東部地區制造業實現收入33914.5億元,同比增長16.7%,低于制造業平均增幅0.9個百分點,占制造業比重93.6%,同比下降0.7個百分點,特別是北京、天津兩市持續6個月呈負增長。
(4)促進所有制結構調整
08年1-9月外資企業制造業收入增幅15.2%,低于制造業平均增幅2.4個百分點,其收入增幅連續17個月低于制造業平均水平。內資企業制造業收入增幅27%,高出制造業平均增幅9.4個百分點,特別是私營企業表現突出,收入增幅達30.9%,高出制造業平均增幅13.3個百分點。
(5)促進出口產品結構調整
針對我國電子信息產品進出口貿易不平衡問題,工業和信息化部提出,要促進出口產品結構調整,引導和鼓勵技術含量高、附加值大的產品出口,限制“二高一資”產品出口;鼓勵和支持軟件及信息服務外包業發展,鼓勵電信運營企業和通信設備制造企業聯合“走出去”,提升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的國際化水平。同時,要在政府的指導下,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等中介組織作用,提高出口企業自律意識,進一步規范企業出口秩序,避免不正當競爭。
(6)促進規模結構調整
政府應該進一步推進大公司戰略,加強自主品牌建設,推動企業聯合與合作,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跨國公司和單項產品“小巨人”,完善以大企業為龍頭、中小企業配套的產業體系。金融危機在影響電子信息產業增長的同時,也可能給予行業一個難得的調整機會。金融危機最終可能淘汰掉一些盈利能力差的企業,有效抑制了企業的盲目擴張沖動,對引導企業注重修煉內功,壓縮成本,提高產品品質,從而實現電子信息產業的自身調整,走集約化發展道路。
[page]
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政策環境是影響電子信息產業國際競爭力的重要因素。政府應穩定為企業減負的各項政策,盡快出臺一系列鼓勵政策扶植制造業,比如調整出口退稅、增值稅改革、放緩人民幣升值速度等等。加強電子信息類中小企業擔保體系建設。鼓勵符合產業政策、有實力條件的東部地區企業向中西部地區轉移。繼續抓好中小企業信息化推進工程以及公共服務平臺、信用制度建設,引導和扶持電子信息企業積極開拓國際市場。
我國電子信息產業政策體系還不成體系,存在一些空白點。比如缺乏競爭引導政策,一些企業仍然處于壟斷經營地位,致使企業在內部改革、經營理念方面,對政府的依賴性很強。同時在應對國際化的政策上,沒有將國際化作為產業發展的基本戰略,在許多方面甚至還有一定程度的政策制約和政策缺位。
3.加大研發投入
電子信息產業作為知識技術密集型產業,屬于高投入、高風險和高收益的產業,信息技術和產品創新需要持續的研發投入作為支撐和保障。我國本土電子信息企業與國際一流跨國公司相比差距較大,不僅規模偏小,而且研發投入水平較低,創新能力嚴重不足。2006年微軟、IBM和英特爾三家企業的研發投入經費都在50億美元左右,其中微軟達到66億美元,而中國電子信息研發投入最高的企業深圳華為的研發經費僅有7.4億美元,僅相當于微軟的1/9。
4.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
從2008年8月8日北京國際新聞中心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我國將繼續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扶持培育大企業,推動電子信息制造業的發展。進一步加強雙邊、多邊對話與合作機制,以更加開放的姿態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大力實施“引進來”與“走出去”戰略,完善政策環境和服務體系,推動國內大企業開展國際化經營。要加強政府間磋商,推動發達國家減少不合理的出口限制措施,為國內外企業在高科技領域、核心技術知識產權等領域的合作營造更好的平臺,提高合作的范圍和層次。
我國電子信息產業多位于國際產業鏈末端,購買技術成本很高。而現在,購買一個國外企業的成本,比以前購買這個企業的一項技術的成本還要低。因此,我國電子信息企業要抓住機遇,收購、兼并國外同類企業,在短時間內獲得技術優勢。
5.進一步擴大內需
針對出口回落,我們要積極擴大電子信息產品的內需生產,尤其是潛在的農村市場,用國內的消費來消化“過剩”的產能,減小出口受制的沖擊。同時充分利用多邊、雙邊機制,營造良好的國際合作環境,引導和鼓勵企業開拓亞洲、拉美、非洲市場,形成多元化的出口格局,分散和降低風險。
6.促進網絡服務
加大新興市場信息化建設投入是一個市場機會,電子信息企業要加快建立自己的互聯網信息服務體系。受國際金融危機沖擊,多數企業對價格均很敏感。為了節約成本,建立互聯網服務體系已經成為很多企業的選擇,而這一選擇也符合未來營銷發展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