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無論是無線PA系統還是CPU內核,工程師們常常需要在帶寬和系統電源的穩定性之間做出權衡,以獲得較低的動態紋波。恒定導通時間(COT)控制在電源管理中日益受到關注,現在已廣泛應用于計算領域的核心IC電源中。隨著人工智能的普及,COT的應用還將更加廣泛。
在討論COT控制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另外兩種控制方法:電壓控制和電流控制(請參見圖1)。在COT控制流行起來之前,工程師們通常會采用這兩種方法。
圖1: 電壓控制和電流控制
電壓控制和電流控制系統中常會用到誤差放大器(EA)。圖2顯示了一個誤差放大器的原理圖示例。
圖2: 誤差放大器原理圖
上圖顯示了EA如何在電阻-電容(RC)補償網絡內工作。為了使電路穩定,每個參數(C1、R1、C2、R2和C3)都必須分別設計,這項工作既繁瑣又耗時。而且除了穩定性問題之外,通常還存在瞬態響應問題。
當輸出電壓發生變化時,誤差放大器的RC網絡會延遲輸出電壓的變化,然后再對控制電路做出反應,因此降低了響應速度。即使控制電路收到有關輸出電壓變化的反饋,它也不會立即響應。相反,它根據設定的時鐘頻率給出響應,這更是拖慢了瞬態響應(見圖3)。
圖3: 補償網絡中的誤差放大器工作
為了提高瞬態性能,可能又需要重新設計誤差放大器和RC網絡(C1、R1、C2、R2和C3)的參數。這意味著工程師必須思考如何在穩定性和瞬態響應之間做出平衡。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們用比較器替換誤差放大器,這樣就消除了補償的必要,從而消除了RC的延遲。同時,可以用具有電壓控制導通時間發生器的時鐘控制PWM發生器代替時鐘,從而消除時鐘延遲(參見圖4)。這種解決方案即采用了恒定導通時間(COT)控制。
圖4: 恒定導通時間控制
圖4顯示了恒定導通時間(COT)控制最基本的示例。其基本原理為:當FB電壓低于參考電壓(VREF)時會產生一個COT脈沖來控制上管MOSFET的開啟(見圖5)。
圖5: 恒定導通時間控制相關參數
但是,如果每個COT脈沖的輸入電壓不同,則可能會改變開關頻率。為解決這個問題,恒定導通時間控制需檢測輸入電壓,并在輸入電壓變化時實現恒定的開關頻率。同樣,當輸出電壓達到不同的輸出電壓時,COT控制會檢測恒定的開關頻率。圖6顯示了常用的COT控制原理圖。
圖6: 常用COT控制原理圖
但是,如果在使用陶瓷輸出電容器(MLCC)的情況下應用COT控制,則會出現不穩定的情況(請參見圖7)。
圖7: MLCC導致的不穩定性
這種不穩定的產生是由于COT控制需要FB電壓隨電感電流產生相間紋波。由于聚合物或電解電容器的等效串聯電阻(ESR)相對較大,因而會出現此相位紋波,并使系統保持穩定。但是,陶瓷電容器的ESR則不足以保證FB上的紋波電壓和電感電流同相。
MPS通過在FB上添加RC補償電路從而產生與電感同相的紋波來解決此問題(參見圖8)。
圖8: 采用COT控制的RC補償網絡
添加RC補償電路可以為瓷板電容器提供穩定的輸出。NB638芯片即采用這種解決方案來保持其穩定性(請參見圖9)。NB679是帶陶瓷電容器的類似設備,但它沒有RC補償電路,而是在內部對FB電壓產生額外的斜坡補償。
圖9: NB638
除了陶瓷電容器的不穩定性之外,使用COT控制還可能出現輸出電壓調整率方面的問題(見圖10)。我們知道,COT控制模式下,FB電壓紋波引起的實際輸出電壓會超過VREF設置的目標輸出電容。由于不同的紋波電壓會導致不同的輸出電壓,因此調整率可能會出現問題(請參見圖10)。
圖10
為解決此問題,COT控制可以引入慢速EA。這種慢速EA消除了由FB紋波引起的高輸出電壓所致問題,從而確保了實際的輸出電壓和設置電壓保持一致(參見圖11)。
圖11: 恒定的輸出和設置電壓
慢速EA帶來的另一個好處是它不會影響快速變化的瞬態響應。
由于其快速的瞬態響應和簡單的環路補償,COT控制非常適合提供內核功率的電源。這種內核隨時間推移將處理越來越多的數據,所需電流也會越來越多。相應的COT控制也從單相控制逐漸發展為單相多路并聯控制,再到多相多回路控制。
MPS的數字COT控制不僅可以實現多相、多回路控制,而且還可以支持相數配置、自動回路補償以及其他優勢,這極大地簡化了設計并提高了產品設計效率。MP2888A就是其中一款數字COT控制器,它曾獲得2018年全球電子成就獎。有關MPS COT控制解決方案的更多信息,請查閱我們的產品。
免責聲明:本文為轉載文章,轉載此文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所用視頻、圖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權問題,請聯系小編進行處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