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快遞物流市場出現了一支神秘的紫色大軍,以跨省最快6小時的時效碾壓所有對手,悄然之間切走了日均萬噸的市場貨量。
在8月9日,運聯智庫發布的《2023中國零擔30強》排名中,這家企業以139.7億總營收蟬聯榜單第二名,營收增速逆勢提升到23.6%,領跑榜單的三甲企業。
說到這里,應該有不少人反應過來了,這家“后來居上”加速崛起的企業,就是跨越速運。
行業獨角獸跨越速運是怎么練成的?
跨越速運走到今天,必須要感謝三個“不一般”的選擇。
第一個選擇在于市場定位,搶先在行業內喊出了“限時速運”的口號。
跨越速運誕生的2007年,物流行業的發展還在初期階段,有效供給遠遠不夠,大多數企業都在忙著“跑馬圈地”,并沒有太多人重視物流時效的達成。
而跨越速運卻發現了這一市場機會,及時把握市場痛點,在成立之初就確定了以高端航空件為主的發展戰略。并在業內率先推出當天達、次日達、隔日達等三大跨省時效產品。
此后的2009年跨越速運實現了 “夜發晨至”,2017年從原本的“跨省8小時”提速到“跨省6小時”。
第二個選擇在于客戶群體的差異性。不同于當時的主要玩家,跨越速運錨定了B2B為主的企業客戶。
這樣一方面可以避開激烈的市場競爭,因為當時做B端的同行普遍缺乏專業性,市場上缺少一個專業性強、品牌大的企業,能夠為企業客戶提供高時效的重貨航空運輸服務。
另一方面,B端企業客戶客單價高,對服務的要求高,與跨越速運的市場定位不謀而合。此外,B端客戶的貨源結構結合跨越速運獨特的網絡模式,可以減少傳統意義上門店到中轉場集貨的效率和成本浪費,進一步提升時效。
第三個選擇是對于“技術賦能”的堅持,這一點與當時絕大多數的物流企業有很大差別。
成立之初,跨越速運就認定科技對于產業賦能的重要性,堅信技術的邊界就是跨越速運業務的邊界,要用科技的高投入,實現全流程、全場景的降本增效。
為了以科技實現“跨越式發展”,跨越速運投入1400名自有工程師,花費10億重金自主研發上線了鑄劍系統,專注解決企業客戶運輸過程中的個性化需求,實現全流程、全場景的降本增效。
跨越速運的持續進化:發揮時限優勢,深耕B端市場
作為B端物流領域的長跑選手,跨越速運當然不滿足于運輸服務。事實上,如今跨越速運把“差異化”的競爭策略和生存之道,落地輸出成行業性的整體解決方案,并樹立起時效、安全與服務三大價值優勢。
隨著工業的轉型升級,物流環節已不單純只是成本和附屬服務,反而轉變為提高制造企業市場競爭力,降低成本,挖掘利潤空間的重要一環。
跨越速運利用數字化能力,在供應鏈的全流程節點進行數字化升級,為行業客戶提供數智化管理與精細運營方案,提升企業管理效能,降低運營成本。
目前,跨越速運已經能夠為精密儀器、3C電子、醫療等十多個細分行業的客戶,提供打包的定制化解決方案,并在這些行業內建立了貫穿供應鏈上下游的智慧物流生態體系。
在能力持續進化的同時,跨越速運一直沒有放棄對于個性化“管家式”服務的堅持。
比如說3C電子行業,跨越速運采用專業的防水包裝以防止3C電子產品打濕、進水損壞產品質量;運輸時搭配安全性能高的運輸車,車廂內安裝的智能監控系統也和后端的車輛監控系統互通。
針對生鮮行業,跨越速運開發了獨有的產地協同模式,全程冷鏈,專線專配,產地直發,依托航空運力組網,實現全國各大機場全天候不間斷航班服務,提供最快的運力保障。
在經濟下行的大背景下,跨越速運能以近24%的增速零跑頭部企業,已經說明了客戶群體對于跨越速運的認可。
跨越速運從深圳的一家小門店創業起步,到今年為止,跨越速運已經走過了16年春秋。在這期間,它見證了快遞物流行業的跌宕起伏,但行業中一直不變的是客戶對優質物流服務的需求。
物流,服務的是商貿業和制造業,是支撐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一環。在產業轉型升級的大背景下,物流要承擔起更大的責任,積極推進物流與產業的融合,幫助更多的制造業企業打造和提升供應鏈的柔性及韌性。
持續深挖B端需求,提高客戶的使用物流服務體驗,充分利用新一輪科技革命加快現代物流技術創新升級,跨越速運還有很多工作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