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臺積電創始人張忠謀在麻省理工學院(MIT)發表了題為《從得州到中國臺灣—芯片制造的人生啟示》的演講。在演講中,他回顧了與麻省理工的淵源,分享半導體產業的技術歷史與重要人物,以及設計與代工的產業意義與創新價值,并重申了中國臺灣以及臺積電在半導體產業成功的4個重要關鍵因素。
美國時間10月24日,臺積電創始人張忠謀在麻省理工學院(MIT)發表了題為《從得州到中國臺灣—芯片制造的人生啟示》的演講。在演講中,他回顧了與麻省理工的淵源,分享半導體產業的技術歷史與重要人物,以及設計與代工的產業意義與創新價值,并重申了中國臺灣以及臺積電在半導體產業成功的4個重要關鍵因素。
回顧與麻省理工淵源:考博士曾兩次落榜
據悉,張忠謀18歲在哈佛大學讀完大一后,轉赴MIT攻讀機械工程,讀完學士及碩士,目標就是拿到MIT機械工程博士。但在1954年及1955年連續兩年落榜。此后離開學術路徑,投身產業。雖然日后在德州儀器(TI)獲得機會并在斯坦福取得博士學位,但張忠謀表示,麻省理工在他的前半生,象征的是失敗,而非現在想起來是一件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事。
張忠謀表示,演講前的中午聚餐,幾位教授問他如果再來一次臺積電的歷程,他干不干,他說實在太辛苦了,不干不干。那什么事情他想再做一次,他說想在麻省理工好好讀書,比當年更用功一些,但很有可能就沒有臺積電了。
分享半導體產業的技術歷史:談摩爾定律
張忠謀在演講中分享了半導體產業的技術歷史與重要人物,以及設計與代工的產業意義與創新價值。
對于摩爾定律,他舉例稱,假設一年發放1美元,若按照摩爾定律增長,50年之后成為10億,70年之后成為萬億富翁,體現了摩爾定律的驚人增長之勢。
此外他還提到獲得諾貝爾獎的不易,而且諾貝爾獎只頒發給科學家而非工程師。電機電子工程師的最高榮譽是國際學會獎,他因為半導體代工模式的創新而獲得過這個大獎。此外摩爾定律也只拿到國際學會獎,而非諾貝爾獎。
重申臺積電成功的重要因素:人才與經濟
張忠謀在講話中重點介紹了中國臺灣及臺積電蓬勃發展的一些因素,這些因素包括健康的人才供應,即愿意在制造業工作的工程師和其他技術員工;員工流動率低;中國臺灣工業制造業的地理集中度;以及“經驗曲線理論”(experience curve theory),即積累的制造經驗可以降低生產成本。張忠謀在演講中強調了兩次,除了工程師,技術人員與作業員的品質同樣重要。
張忠謀指出,更廣泛地說,半導體制造的突出地位“似乎與該國家/地區的經濟發展狀況有關。坦白說,中國臺灣今天所享有的優勢是美國在上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所享有的?!币驗楫a業帶動人才與資本的投入,而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會形成關鍵產業的正向循環與競爭力。他預測,未來幾十年,印度、越南或印度尼西亞的半導體活動可能會增加,具體取決于情況的發展。
對于地緣政治和芯片生產的議題,張忠謀稱,由于中國大陸與美國關系相對緊張,芯片制造是兩地產業競爭的領域之一。他說,“沒有國家/地區安全,我們將失去所珍視的一切。如果可以的話,我們無論如何都要避免冷戰?!?/p>
免責聲明:本文為轉載文章,轉載此文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所用視頻、圖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權問題,請聯系小編進行處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