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 (AI) 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科技,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Arm 計算平臺正處于這場變革的核心。基于 Arm 架構的芯片出貨量迄今已累計超過 3,100 億顆,廣泛應用于消費電子設備、AI 汽車以及 AI 優先的數據中心。
在上周的臺北 COMPUTEX 展會前夕,Arm 高級副總裁兼終端事業部總經理 Chris Bergey 在 Arm 的主題演講中精彩呈現了這場快速發展的 AI 變革,并與兩家關鍵合作伙伴 —— MediaTek 與 NVIDIA 的高層主管進行了深入對話。
正如 Bergey 所說,AI 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變一切。Arm 及其世界級生態系統持續在硬件與軟件領域不斷創新與投入,以實現下一波即將改變數十億人生活的 AI 浪潮。
Arm 計算平臺成為臺北 COMPUTEX 2025 的創新核心
多年來,Arm 的產品組合持續發展演進,以滿足目標市場的需求。如今,Arm 已轉型為計算平臺公司,專注于通過系統層級的方式,幫助合作伙伴更快速地整合技術并擴大規模,以抓住 AI 帶來的機遇。從云端到邊緣側等各個應用,Arm 正在計算能效與能源效率方面展現領導地位。
在云端與數據中心方面,隨著 AWS、Google 和 Microsoft 持續擴展搭載 Arm 計算平臺的自研數據中心芯片,Arm 預計在 2025 年,出貨到頭部超大規模云服務提供商的算力中,有近 50% 是基于 Arm 架構。這股成長動能來自業界對 Arm 高效節能計算能力的強烈需求,以支持復雜的 AI 推理與訓練工作負載。得益于 Arm 對于“每瓦性能”的堅持,相較于其他平臺,頭部云服務提供商所采用的 Arm 架構芯片可實現高達 40% 的能效提升。在今年的展會中,NVIDIA 也分享了基于 Arm 架構的 NVIDIA Grace CPU 的最新發展勢頭,該 CPU 在包括埃克森美孚 (ExxonMobil)、Meta 等一系列的實際部署中,為要求苛刻的 AI 工作負載提供了性能和效率的提升。
每瓦性能在邊緣設備中也至關重要。在去年的臺北 COMPUTEX 展會上,Arm 發布了專為消費電子設備打造的 Arm 終端計算子系統 (CSS),作為旗艦 AI 智能手機與新一代 AI PC 的計算平臺。除了帶來兩位數的性能提升之外,終端 CSS 也為用戶帶來了實質性效益 —— 應用程序啟動更快速、AI 體驗更流暢且更持久。
目前全球 99% 的智能手機都采用 Arm 架構,對性能、電池續航以及“始終在線 (Always-on)”的需求也在不斷擴展到其他消費設備市場。事實上,如今 AI PC 的設計正越來越接近現代智能手機的形態 —— 輕薄的尺寸、無風扇的設計、全天候的電池續航能力、始終在線的效率,以及無論是視頻會議還是視頻流媒體,都能享受到卓越的多媒體體驗。
近年來,Arm 架構在 PC 與平板市場的需求大幅成長,預估在 2025 年將占整體出貨量的 40% 以上。目前全球大多數主流的應用均已推出適用于 Windows 的 Arm 原生版本,帶來更快速、更強大的 AI PC 體驗,涵蓋聊天機器人、生產力工具等核心應用。MediaTek 近期推出的 Kompanio Ultra SoC,更進一步提升了 Chromebook 市場的水平,讓新一代 Chromebook Plus 設備具備先進 AI 與多媒體能力。
此外,NVIDIA 推出的 DGX Spark AI 桌面計算平臺也正展現強勁動能。該平臺搭載了基于 Armv9 架構 CPU 的 Grace Blackwell 超級芯片,具備支持 2,000 億參數模型的 AI 計算能力,備受那些致力于打造強大的下一代 AI 模型的開發者與研究人員的關注。在本屆臺北 COMPUTEX 展會上,NVIDIA 宣布了攜手宏碁、華碩、戴爾科技、技嘉、惠普、聯想和微星等全球領先系統制造商,打造 NVIDIA DGX Spark 和 DGX Station 系統。
以 Armv9 架構突破計算極限
Arm 能夠深入觸及這些多元市場,正是得益于其 Armv9 架構 —— 它已成為現代計算的基礎。自四年前推出以來,全球多款最新的手機與 PC 都采用了 Armv9 CPU,為這些設備帶來了更出色的 AI 性能。Arm 預計今年稍晚將推出新的 Armv9 旗艦 CPU(代號 Travis)。它將帶來雙位數的性能提升,并通過最新的架構功能 —— 可伸縮矩陣擴展 (Scalable Matrix Extension, SME),進一步加速處理 AI 工作負載。與此同時,Arm 下一代 GPU(代號 Drage)將能為長時間的游戲和更豐富的多媒體內容提供持續的性能支持。這兩款產品的結合將引入面向移動端市場的 Arm Lumex CSS 解決方案,為未來消費電子設備上的邊緣 AI 性能奠定基礎。
從云端到邊緣,加速 Arm 架構 AI 工作負載的發展
除了創新的硬件外,Bergey 也回顧了 Arm 全球領先的軟件生態系統。目前已有超過 2,200 萬名開發者在 Arm 平臺上進行開發。正是因為開發社區如此強大且多元,Arm 持續大力投資軟件,協助開發者在開發的過程中降低復雜度、并提高效率。
在去年的臺北 COMPUTEX 展會上,Arm 發布了 Arm Kleidi 軟件庫,讓開發者能在各種 AI 模型與工作負載上,無論是音頻、圖像、文字或視頻,都能實時獲得最佳的性能表現。在 Kleidi 推出后的僅僅一年內,便已與多個主流 AI 框架進行集成,包括 ExecuTorch、PyTorch、Angel、llama.cpp、MediaPipe、MNN以及 ONNX Runtime。迄今為止,Kleidi 已在搭載 Arm 架構的設備上累計超過 80 億次安裝,且仍在持續增長中。
正在進行的 AI 轉型是一場千載難逢的機遇
展望未來,AI 持續演進與創新的步伐將永不停歇。僅在過去的 18 個月內,便有超過 150 個涵蓋語音、圖像、文字與視頻生成的基礎模型面世。原本只存在于云端的 AI 助理,如今也正優先在邊緣設備上開發,推動 AI 推理作業由云端轉向邊緣應用。盡管大量資金投入訓練,但推理(AI 實際運行并創造價值的環節),才是真正驅動未來創新與商業價值的關鍵。AI 代理也正快速增長,這些系統能夠獨立執行復雜任務、彼此協作,并在大規模下自動運行。這將成為實體 AI (Physical AI) 的基礎,使 AI 從數字世界延伸至真實的物理環境,例如機器人。正如今日所見,具可擴展性且高效率的計算,在未來會變得更加重要。
Bergey 最后在臺北 COMPUTEX 主題演講強調,AI 時代是一場千載難逢的機會,能夠重新定義科技如何影響世界。但要真正實現這項潛力,仍依賴持續創新,以及與 Arm 世界級生態系統的深度合作。從云端到邊緣,Arm 的計算平臺正處于這場轉型的核心,不只是推動 AI 無處不在,更將一步步塑造它的未來。而 Arm 是未來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