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表示要重點加強對包括多晶硅在內等多個行業發展的指導,建立和完善準入標準
- 正在審批或準備報批的多晶硅項目很可能因新的準入標準而受限而延緩審批
- 該行業標準均的出臺有利于抑制多晶硅行業產能過剩危機,引導其健康發展
多晶硅,新能源投資的寵兒,一下子卻面臨著產能過剩的風險,被國務院點名警告。
8月2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表示,要重點加強對包括多晶硅在內等多個行業發展的指導,對多晶硅等新興產業要建立和完善準入標準。
國內第一大多晶硅生產商——江蘇中能硅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一位高層指出,政府的表態意味著,正在審批或準備報批的多晶硅項目很可能因新的準入標準而受限,延緩審批。
多位業內人士判斷,國內多晶硅項目的規劃總量過大、投資較高以及消耗能源等問題,是這次政府要建立行業準入標準、抑制該產業過剩的原因。
在建項目龐大
這兩年,多晶硅產業是眾多新能源行業中的熱門投資項目。不少地方政府都以吸引多晶硅企業作為一個重點引資方向,中西部就有四川樂山、重慶、武漢、洛陽,東部的徐州、揚州、連云港等也被稱之為“多晶硅基地”。
2011年,僅江蘇省的多晶硅規劃產能就要達到3萬噸之高,是2008年全國已建成產能5000噸的六倍。
而且,由于多晶硅價在2006年到2008年不斷走高,最高價是成本的4倍以上,也吸引了大批投資者。
招商證券對我國21個規劃和在建多晶硅項目的統計顯示,2009年到2011年的三年間,國內多晶硅產能將分別為1.97萬噸、4.24萬噸、6.43萬噸,復合增長率是78%,增幅極快。
但中能硅業上述高層表示,“現在規劃的國內多晶硅產能就有10萬噸,我估計按正常進度,2012年年底這些產能就可以投產。”
全球7大多晶硅企業已有12萬噸產能,如果加上2009年中國將投產的近2萬噸產能、國內現有規劃產能(10萬噸)的話,2012年全球多晶硅產能,保守估計是24萬噸。
而2008年全球的電池組件產量達5.5GW(吉瓦,1吉瓦等于1000兆瓦),“大膽預測一下,2012年的電池組件增至12GW,按目前6克生產一瓦的電池組件計算,屆時需要7.2萬噸多晶硅,全球范圍內存在產能過剩。”
事實上,2012年組件產量達到12GW本來也是一種高估,“因為德國等多晶硅需求較高的歐洲市場需求在未來幾年增長將趨緩,其他地區還看不到有很高的增長。所以中國的多晶硅存在過剩問題。”
中能硅業該高層說,1000噸多晶硅投資額約7億元,因此,規劃的10萬噸多晶硅投資總額可能高達700億元。
招商證券汪劉勝稱,去年多晶硅價格在450美元/公斤時,企業很容易獲得300%以上的暴利,投資回報期約3~4年,但現在多晶硅價格在每公斤70~80美元,就算是技術最好的國內企業,其制造成本也要在50美元/公斤以上,企業的內部收益率已降低到了10%~15%的左右的水平,投資回報期將會更久。
能源消耗太大
多晶硅裝備生產商——森松集團(中國)董事總經理薛絳穎表示,由于技術、工藝還不夠強,中國企業能耗很難降低到同類國外企業的水平,所以政府應該對該行業要設立行業標準,防止低水平的重復建設。
他指出,多晶硅制造過程中有一個流程是“還原爐”,海外先進企業使用還原爐制造一公斤多晶硅的耗電量能控制在每小時120~130千瓦,而中國的水平是160~180千瓦/時。“假設每公斤多耗電50千瓦,一年生產能力是1000噸的話,僅還原爐這一個環節,國內企業就要比海外公司多出5000萬千瓦、即2000多萬元的電費。”
另外,我國多晶硅企業的生產效率也不夠。薛絳穎表示,多晶硅的原材料是三氯氫硅,我國企業對三氯氫硅的平均轉換效率是10%左右,海外是14%,“如果是1000噸的產能,我們相比海外要多處理40噸的三氯氫硅,將投入更大的電力、人力等等。”
汪劉勝就表示,如果我國的多晶硅企業不能提高自己的技術,一方面將會面對殘酷的同行業競爭,導致其產能閑置;另外也會使自己的制造成本高企,難以抵抗多晶硅價格繼續走低的大趨勢,結果只能是虧損嚴重。所以,政府需要設立較高的行業準入門檻,防止浪費大量資金、重復建設。
8月26日,工信部新聞發言人朱宏任指出,光伏產業領域對技術要求很高,許多企業在還沒掌握的情況下卻紛紛上馬項目,產生了諸如嚴重環境污染等問題,這些問題應引起高度重視。
大企業迫切希望國家出臺淘汰落后產能的措施。作為國內最大的多晶硅生產商,江西塞維LDK太陽能有限公司首席運營官佟興雪昨天接受編輯采訪時表示,國家整頓多晶硅行業,將有利于國內多晶硅行業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