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納米SRAM新組件
- 創新3項關鍵技術,包括“納米噴印成像技術”、“320度低溫微波活化”及“N型鍺組件研究”
- 可使未來電子設備更輕薄
- 未來計算機、手機、數字相機、PDA、電玩、電子書等
臺灣科研機構近日宣布,開發出全球第一個16納米的SRAM新組件,由于可容納晶體管是現行45納米的10倍,這可使未來電子設備更輕薄。
臺“國研院”成功開發出16納米SRAM新組件,主要是創新3項關鍵技術,包括“納米噴印成像技術”、“320度低溫微波活化”及“N型鍺組件研究”;由于相較傳統微影光學成像技術,不需使用到光阻及光罩,預估也可省下每套新臺幣2億元的光罩費用。
該研究機構上午舉行“16納米世代新組件技術發表會”,宣布臺灣領先全球進入16納米新時代。
納米組件實驗室主任楊富量表示,半導體產業是臺灣最重要產業,在組件技術上,目前主流是45納米組件,但明年將邁入32納米制程試產,再接下來22納米也將展開先期研究,該院已進入到更前瞻性的16納米組件制程,開發出全球第一個16納米靜態隨機存取內存(SRAM)的單位晶胞。
他指出,開發的16納米SRAM新組件,由于可把關鍵技術留在臺灣,預估未來可以減少臺灣每年支付境外約新臺幣300億元技術的授權費用,且為臺灣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在場業界人士認為,未來若走上技術量產,有機會吸引境外廠商向臺灣購買技術授權。
楊富量說,16納米SRAM新組件特別之處,在于可在1平方公分面積下,容納超過150億顆晶體管,約是目前45納米的10倍之多,將使主機板大幅縮小面積并減少耗電,及儲存更多倍的數據。
他說,未來計算機、手機、數字相機、PDA、電玩、電子書等都將因此開創出更多改寫人類數字生活的應用。
有“半導體之父”之稱的“中央研究院”院士施敏也出席發表會,他預估,未來筆記本電腦(NB)重量會大減,預估將會僅有500公克,讓大家可以更方便的攜帶使用。
楊富量認為,除了輕薄之外,未來電子設備儲存量會更多,例如衛星導航產品內存容量約是10GB,但未來可以擴充至100GB,可以容納下全球地圖,真正就像天涯若比鄰;或是硬盤可容納100部電影,都更貼切民眾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