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作為一個“創齡”不到半年的菜鳥,雖然經驗還不是很豐富,但還是想做一個階段性的總結,同時也希望能給早期創業團隊一些幫助和借鑒。有不當的地方歡迎業界的朋友幫我指出,一起探討、交流心得。
創業是一個艱辛的過程,中間可能會有質疑的聲音,有會有一些瑣碎的事讓人不開心,很幸運一開始就有我的合伙人和團隊小伙伴替我分擔,我們互相打氣,累并快樂著。
作為一個“創齡”不到半年的菜鳥,雖然經驗還不是很豐富,但還是想做一個階段性的總結,同時也希望能給早期創業團隊一些幫助和借鑒。有不當的地方歡迎業界的朋友幫我指出,一起探討、交流心得。
一、該做什么樣的硬件
目前智能硬件種類繁多,大方向包括可穿戴、智能家居等,下面又分很多子方向,如何選擇?這是一個不得不做抉擇,又是硬件創業最大的一個坑,這個選擇實際會決定公司的走向,如果選錯,掉頭換方向至少會錯過大半年的時間。
作為小創業團隊,選擇門磁作產品為切入點,我們考慮了:
1)用戶的痛點。包括我在內,有強迫癥的人,都會當心門窗忘關,智能門磁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2)創造一個硬件還是智能化改造傳統硬件,作為小團隊,我們認為選擇智能化改造更容易切入市場,也更容易被用戶接受。
3)團隊自身的優勢能否和這個產品深度結合起來,我和我的 2 個合伙人之前在百度分別負責智能家居和可穿戴項目,從 13 年初開始介入這個領域,從軟件、硬件到云服務,對智能硬件算是有一些經驗,門磁功能相對簡單,軟硬件我們都能 Cover。
4)是第一批進入還是已經是紅海,門磁是傳統硬件,但低功耗 WiFi 門磁,能遠程電話報警的我們是第一個。
作為初創團隊我們也考慮到避免與大公司的正面競爭,于是選擇了從垂直細分的“小”硬件切入,可以與大公司差異化競爭,另外領域垂直、功能單一的“小”產品也更容易做透,做精。
在百度的時候我們選擇智能硬件方向主要會考慮:
1)主要競爭對手在做什么,是否是平臺性的機會,如 WiFi、路由器;
2)從自己現有的業務出發進行拓展,比電視盒是視頻業務很好的延伸,做云攝像頭是整合云存儲和視頻的優勢。
當然還有其他隨機的因素,比如老板的喜好等。
二、硬件需要介入多深
選定硬件方向后,下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怎么做,硬件需要做到多深,這個取決于這個產品本身以及團隊當前實力。
比較成熟的硬件產品,如電視盒、攝像頭等是比較容易找到靠譜的 ODM 或 OEM 廠商的,硬件設計、供應鏈和生產都可以交給他們去做。但是新的硬件產品,比如我們的 WiFi 門磁,因為基本沒有 ODM 廠商做過類似產品,這種情況就需要找到靠譜的硬件人才來自己設計。
之前我們做智能家居產品基本把硬件相關的事情都交給合作方,人力主要投入在了軟件和服務研發上。對于簡單的硬件如小度 WiFi 這樣做是合適的。但對于軟硬耦合較強的產品,如智能路由,就嚴重依賴于合作方的能力、意愿和配合程度,做一代產品時由于合作方在路由硬件和系統的研發實力不足,品控依賴于第三方,加上我們對這一塊基本沒有介入,導致了沒法控制硬件質量,出了不少問題,比如上網穩定性等。做第二代的時候,就汲取教訓,從能力、品牌、意愿等多個維度對硬件及系統合作伙伴進行精選,配合起來就順利了很多,這個月就會正式上市,應該會是一個很不錯的產品。
手環項目當時是我的合伙人在負責,2013 年初的時候是很新的方向,沒有現成的 Design house 可選,于是對硬件的 PCB 設計、手環 ROM、算法等都有比較深的介入,從后來百度開源出來的解決方案也可以看出來,基本從底層硬件到嵌入式軟件、云服務,到上層的 APP 都做了,當然過程中趟了不少坑,即便是百度這樣有研發實力的團隊,從開始研發到穩定量產也花了大半年的時間。
對于創業團隊,不管是找 ODM/OEM 還是自己設計,建議盡可能選用成熟的方案。即便是小度 WiFi 這樣簡單的硬件產品,我們中間也吃過新方案的苦頭,當時采用了一款較新的芯片,好處是了有更好的性能,但驅動本身卻不夠成熟,經常出現藍屏的 bug,我們和芯片商一起花了近 1 個月的時間最終才解決,360、小米后來采用了相同的方案,作為一代小白鼠我們間接幫了他們不少忙。路由器就更不用說,由于新的芯片方案導致的坑非常多,我們的合作伙伴花了大量的時間在幫芯片商 debug,大半年的時間在做穩定性和性能的調優。
對于智能硬件行業,新的硬件方案很多時候也是無法避免,如果團隊之前不是專業做硬件的,不要低估難度,保持一顆敬畏的心,找有過成熟硬件產品經驗的人參與或指點,在排期估計和風險控制能做得得更好
[page]
三、該找什么樣的“硬件”人才
這里的“硬件”人才泛指相比純軟件創業需要的額外人才,主要包括硬件研發、工業設計、生產及供應鏈、渠道等。
硬件研發這塊,根據上面提到的介入的程度,選擇合適的人。如果是自己做硬件研發,做過成熟硬件產品研發的人是必須的,而且最好有懂供應鏈的人,通過供應商的選擇控制元器件和產品的質量。我們就有過因為沒有考慮到元器件的一致性問題,導致試產出來的產品性能參差不齊的教訓。如果是找 ODM 或 OEM,雖然硬件設計、供應鏈和生產可以教給他們去做,但團隊里也需要對應的接口人,能把控硬件質量,對硬件方案、供應鏈、生產周期等都有一定的了解。
此外,對于消費級硬件產品,工業設計非常重要,如果初期沒有很好的人選,可以找專業的機構進行設計。
一些傳統的硬件,比如盒子、攝像頭、門磁等,除了線上的推廣,線下的渠道建設很重要,有的往往就是靠線下走量,當然一開始可以專注產品,第一代出來之后再找合適的人也不遲。
四、排期和節奏
做硬件,首先要有足夠的風險意識,有時即便你知道有風險,但是如果對風險重視不夠,難度估計不足就會導致返工和延期。如果不是特別復雜的硬件,基本上 ID、MD 設計、開模會成為產品的關鍵路徑,建議 ID 設計越早開始越好,排期盡可能多一些冗余,
我們的這款產品從設計公司定下來到 MD 設計定稿花了近 2 個月,最開始設計公司給的排期實際不到 3 周時間,但因為我們對外觀和體驗的苛求,MD 設計階段,產品團隊、設計公司、模具廠三方的來回溝通和修改很多,光手摸就打了 3 次。另外,也建議模具廠在 MD 開始之前就能確定,比較好的辦法就是找朋友推薦,模具廠我們是去實地去挑選的,從能力、價格和合作意愿來說,中等規模的模具廠更適合像我們這樣的小的創業團隊。
關于節奏,我們的經驗是,第一款硬件不要著急推到市場,兩三輪以上的內測或公測是必要的。在產品體驗還沒打磨成熟的時候過早進入市場對口碑的負面影響很大,后續想挽回會比較困難。一開始口碑會比量更重要,小度 i 耳目就是個例子,一開始基本沒有運營人力,所有的運營工作包括當客服、接電話都是由研發和測試輪流承擔,包括合作方老總,過年的時候都是全職客服,這樣才保證了初期的用戶體驗和口碑,京東的好評最高的時候甚至達到 97%。控制好產品推廣的節奏,使其與產品體驗、團隊發展的節奏相匹配,如果一開始量大,反而會帶來很大的運營壓力和用戶的抱怨,也會影響用戶口碑。
以上是我個人對智能硬件創業的的粗淺理解,因為經驗不多,也遠遠沒達到成功的地步,僅供大家參考,希望能有一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