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朋友公司買到假芯片,也有一些群眾很淡定的表示,既然你想省錢了,不去正規授權分銷商那買,就得承擔假貨風險。
其實非也。
雖然成本是一方面,但作為初創公司來說,朋友公司的采購也是比較弱——估計很多初創公司都是這樣:基本每次都需要現貨供應商,又沒有能力/時間去一一尋找,所以每次都是整個BOM發給貿易商,由貿易商全部配齊元器件。
這次的案例就是,他們常需要7-8周的備貨時間,所以選擇了一家小貿易商,結果發現是假的,經過這么一折騰,為了趕交貨周期,只好選擇Mouser救急——然后錢多花了近一倍。 讓人又愛又恨的“配貨商”
按理decap后鐵打的事實擺在面前,這家提供假芯片的供應商應該承擔點責任了吧,但先是屢遭推脫,借口工程師出差無法認定。后來又一口咬定芯片是老板從美國公司拿到的,不會有假。
有朋友向小編透露,這類能按BOM來一站式交齊現貨的,業內叫做配貨商,常見的是自身會代理幾條產品線,對于自身沒有的產品線,會從其他供應商那里買/或者調貨。
就像開飯店的,懶得去找調料一樣,有賣現成的各種風味調好的一樣。
不過,這里也弄明白了,配貨商的貨源可靠度,不僅是和自身“人品”有關系,還和其相互調貨的“朋友圈”緊密相關。
來料檢測能解決問題嗎?
一般系統廠商來料檢測的關注點,就是檢查供貨、標簽等,對于假芯片的分辨能力,還真不夠。真要測芯片性能,可能需要原廠的專業夾具。
另外,通常物料部門和研發部門是分開管理的,一般情況下,對于樣品工程師可能還會在調試過程中發現問題,但設計好之后,到批量階段就都不會再測了。
再加上現在造假水平這么高,就連原廠的工程師,也表示很多情況下,靠肉眼是無法在外形上分辨出來的,有經驗的原廠工程師可能會通過熟悉的包裝方式,條形碼等看出來詭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