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遇與挑戰:
- 在技術、原料、市場等方面仍然與國際光伏企業存在較大差距
- 產業技術創新將加快產品升級、效率提升,光伏發電成本有望快速下降
- 國際金融危機導致的信貸緊縮,促使所有產業的投資回歸理性
- 國家扶持光伏的政策盡管可能適當調整,但大方向不會有變
- 目前是中國光伏產業迅速做強、做大的機會
- 光伏產業有望成為引領世界經濟走出危機,走上健康、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
市場數據:
- 過去5年,中國光伏企業在拉晶、切片、電池和組件等環節產能年均300%以上的增長
- 尚德目標則是在2012年,提前實現1元/千瓦時的目標
華爾街金融海嘯引發的全球性金融危機愈演愈烈,正蔓延至全球各個角落、多個產業。近10年來如火如荼發展的光伏產業,如何應對全球經濟的寒冬?如何突破產業發展的瓶頸?如何在危機中獲得成長?這不僅是政府、投資界、金融界關注的問題,更是光伏產業界必須深刻思考,必須給出答案的問題。
近10年來,在各國政府推動下的新能源產業,特別是光伏產業主要依靠立法和政策支持獲得快速發展,正如襁褓中成長的嬰兒,雖然健康,但還不強壯,更依賴于營養。因此,政府的補貼政策將直接影響到光伏產業的投資、生產、推廣和使用。
過去5年,中國光伏企業在拉晶、切片、電池和組件等環節取得產能和產量年均300%以上的增長,但在技術、原料、市場等方面仍然與國際光伏企業存在較大差距。國際光伏市場一旦供過于求,德、美、日等國家的光伏企業可以依賴本國市場維持自身的生存和發展,而中國光伏企業將面臨嚴峻的市場挑戰。在全球經濟的嚴冬中,我們迫切需要尋找催生行業蛻變的力量。
發電成本有望快速下降
發電成本是人們對光伏產業關注的焦點,更是光伏產業實現“電通天下”目標的關鍵要素。金融危機促使中國光伏產業由此擺脫擁“硅”為王的非理性模式,步入良性發展的健康軌道。產業技術創新將加快產品升級、效率提升,光伏發電成本有望快速下降。尚德目標則是在2012年,提前實現1元/千瓦時的目標。當光伏發電成本與火電持平,我們有足夠的理由相信,光伏市場將具有無限的成長空間。
產業投資理性回歸
國際金融危機導致的信貸緊縮,促使所有產業的投資回歸理性。光伏發電作為可再生能源產業的中堅力量,其廣闊的發展前景仍將吸引成熟和理性投資的關注。那些擁有自主研發能力、高科技、有品牌影響力的光伏企業將獲得更快發展。金融危機更使企業的供應鏈整合、產業鏈優化面臨前所未有的內在需求,產生巨大的產品結構調整和技術升級動力,這些都將贏回投資者的信心和青睞。投資者一旦重樹信心,回歸理性,一定會認識到光伏是一個低風險、長期回報、有法律保障的朝陽產業,一定會投身投資于持續發展的光伏產業。
產業政策支持仍將繼續
正如經濟發展本身具備的規律和周期一樣,金融危機對光伏產業的巨大影響一定會在未來的某個時間得到消化。長遠來看,世界光伏市場的政策推動力依然存在,光伏產業的市場成長依然強勁。世界各國既要考慮政策的持續性和穩定性,也要考慮光伏等新能源可以帶來的經濟新增長,因此國家扶持光伏的政策盡管可能適當調整,但大方向不會有變。
中國光伏戰略契機
此次金融風暴無疑是一場百年不遇的危機,但同樣蘊涵著百年不遇的機會。首先,中國光伏產業吸納國際光伏人才,并購國外優質資產,提升產業綜合競爭力,迅速做強、做大中國光伏產業,正是催生中國光伏產業蛻變,在未來世界新能源格局中占領一席之地,確立領導地位的大好機會。其次,面臨傳統產業結構調整的重大時機,光伏產業的健康發展將會提振民眾信心,實現寶貴的經濟、就業和環境的多贏,同時,光伏產業的快速發展,將改變世界對“中國制造”的負面印象。光伏產業有望成為引領世界經濟走出危機,走上健康、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最后,在擴大內需的戰略框架下,江蘇省應該積極爭取加快光伏產業和市場發展的有利政策,從根本上緩解由于經濟高速發展引發的能源危機,減輕對國外原油等一次能源的依賴,減輕業已脆弱的生態環境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