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遇與挑戰:
- 具有低功耗優勢的OLED技術的發展前景仍然比較可觀
- 在工業和信息化部支持下,中國內地的OLED研發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 中國雖具有一定的OLED產業基礎,但產業鏈尚未現成
- 中國資本市場不夠成熟,企業融資困難。行業標準、行業資源整合能力低
- 缺乏OLED產業的生產、開發及管理人才,這些都是中國OLED產業化的弱點
市場數據:
- 手機次屏幕及MP3MP4用面板目前仍然是OLED的主要應用市場
- 到2008年,中國OLED出貨量達到64.2萬片,同比增長60.5%
- 中國目前是全球最大的OLED應用市場,其中45%以上的IT產品與顯示器件有關
電子元件技術網提供文章精華概要,改善您的閱讀效率
ICT研究與管理咨詢機構賽迪顧問股份有限公司發布《2008-2009年中國OLED產業發展研究年度報告》顯示:盡管從出貨量和銷售金額來看,目前LCD占據著絕對的市場霸主地位,但是具有低功耗優勢的OLED技術的發展前景仍然比較可觀。OLED的自發光、結構簡單、超輕薄、響應速度快、寬視角、低功耗及可實現柔性顯示等特性,被譽為“夢幻顯示器”,再加上其生產設備投資遠小于TFT-LCD,得到了各大顯示器廠家的青睞,已成為顯示技術領域中第三代顯示器件的主力軍。
手機次屏幕及MP3MP4用面板目前仍然是OLED的主要應用市場,這兩項應用領域主要均采用PMOLED面板,對于AMOLED來說主要的市場推動力仍是來自于高階手機及較大尺寸應用市場。對于未來成長更為看好的AMPOLED來說,市場正隨著技術的推動和應用產品的不斷升級而不斷成長壯大。根據賽迪顧問數據顯示,隨著手機和MP3MP4等應用產品需求的推動,OLED顯示屏市場自2005年開始快速成長,到2008年,中國OLED出貨量達到64.2萬片,同比增長60.5%,出貨量的增加一方面來自于應用市場的需求增長,另一方面來自于廠商產能的增加。
產業發展:中國OLED產業發展初具規模
目前,OLED面板的生產廠商主要集中于日本、韓國、中國臺灣這三個地區。隨著三星SDI推出全球首款主動有機電激發光二極管(AMOLED)面板,以及Sony推出11英寸AMOLED TV后,日本、韓國、中國臺灣等廠商在OLED的市場競爭實力越來越強,同時也在AMOLED方面取得了更好的競爭地位。此外,包括LG Display、奇晶、T.MD及三星電子等廠商,也都加快了AMOLED技術開發的腳步。
OLED產業發展受到了中國政府的高度關注,在工業和信息化部支持下,中國內地的OLED研發取得了突破性進展。2008年10月,由清華大學組建的維信諾公司在昆山成功建成中國內地第一條OLED大規模生產線,實現了小尺寸OLED顯示屏的量產。
截止到2008年年底,中國內地主要有昆山維信諾、汕尾信利、四川虹視等企業從事小尺寸OLED生產。而中國第一個AMOLED產業化項目已于2008年11月7日在廣東佛山南海正式啟動。該項目首期投資5億港元,建設多條AMOLED顯示屏生產線,計劃年產5000萬塊2英寸全彩OLED顯示屏。該項目二、三期將逐步增資,建設第五代生產線,生產26英寸以下的中尺寸全彩AMOLED顯示屏;未來還將建設第八代TFT-AMOLED顯示屏生產線,可制造大中尺寸的AMOLED電視機。該項目計劃2009年9月調試,第一條生產15英寸OLED顯示屏的生產線投產。
產業基礎:具備一定的產業基礎,產業鏈有待進一步完善
由于OLED是技術資金密集型產業,也是信息產業前沿技術,需要國家相關部門站在戰略的高度對OLED產業進行整體規劃,集中資源,強化自主創新,引導和鼓勵企業加入OLED產業鏈并給予資金支持,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但就目前而言,中國雖具有一定的OLED產業基礎,但產業鏈尚未現成。中國沒有面向產業化的成套OLED生產設備制造廠商,關鍵設備以及整套設備的系統化技術等都掌握在日本、韓國和歐洲企業手中。ITO玻璃、光刻膠、吸氣劑以及封裝用的紫外固化膠等原材料,也不同程度地存在類似的問題。由于中國TFT技術發展滯后,面板的制備技術薄弱,生產管理經驗積累不足,因此在有源OLED的生產工藝開發方面難度較大。
此外,中國資本市場不夠成熟,企業融資的渠道狹窄。國家在基礎研究、行業標準、行業資源整合方面的角色還有待強化,同時缺乏OLED產業的生產、開發及管理人才,這些都是中國OLED產業化的弱點。
目前,全球已經有多家公司在從事OLED驅動IC的設計和生產。OLED有源驅動面板受到價格高,硅材料與有機材料匹配性較差等限制,成為全球OLED產業發展的瓶頸。而中國只能從國外引進驅動IC;在大尺寸和彩屏技術上由于設備條件相對落后,資金投入相對缺乏,目前與國外發展有很大差距。這些環節上存在的不足都一定程度地制約了中國OLED技術的發展。而在專利方面,小分子OLED材料和結構的基本專利主要掌握在美國柯達公司以及日本出光興產等公司手里;高分子PLED材料和結構的基本專利主要掌握在英國CDT公司和美國DuPont等公司手中;在有源驅動方面,日本的三洋、Sharp、SEL、Eldis,韓國的三星、LG和中國臺灣工研院都掌握一定量的核心專利。
總體而言,國內OLED目前還處于起步階段,幾乎上游所有的材料配件如驅動IC、導電玻璃、封裝玻璃、有機材料、精密MASK等都需要從日本、韓國等地購買;并且,OLED設備目前雖然已經能夠滿足大規模生產要求,但還沒有標準化,設備廠家對OLED生產技術的了解遠不如擁有長期研發和中試生產經驗的OLED業者。
產業前景:OLED為中國顯示產業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機遇
由于中國在CRT和LCD的發展早期沒有能夠及時進入,使其缺乏核心技術和競爭能力,中國因此只能依靠低廉勞力及強大的代工等方式參與產業鏈上利潤較低的組裝及測試。而OLED的出現,為中國顯示產業提供了一個難得的發展機遇。
同時,中國目前是全球最大的OLED應用市場,其中45%以上的IT產品與顯示器件有關;中國內地的手機產量占全球產量的50%以上;中國內地的MP3MP4產量占全球產量的90%以上;而其他消費電子產品的產量占全球產量的一半以上。隨著OLED面板成本的進一步下降和產能的進一步提升,未來在其他消費電子產品的應用水平也會有所提升。因此,中國發展OLED產業潛力巨大。
賽迪顧問基于對OLED產業的現狀與發展規律的長期研究,預測了2009-2011年中國OLED產業的發展規模。在未來的三年,隨著消費電子產品終端需求的不斷增加,對OLED面板需求迅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