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內地的高世代液晶面板投資出現實質性的飛躍
- 目前全球液晶面板業已經進入了穩定期
- 未來的關鍵在于尋找新的應用領域
- 政府政策對液晶面板業的引導將加強
- 深圳電視機產量去年已占全國40%以上市場份額
- 深圳手機年產能已接近3億部
- 2009年年底,全球8代及以上液晶面板生產線的年總產能674萬片
日前在深圳舉辦的第11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司司長肖華表示,國內高世代液晶線建設需要避免重復投資造成資源浪費,應形成國家層面的統籌規劃。他透露,有關部門正在籌劃出臺針對液晶面板行業的具體政策。
液晶面板生產線遍地開花
深圳在高交會舉辦首日宣布即將上馬的高世代液晶面板線項目,成為關注的焦點。深圳市政府副秘書長于忠厚介紹說,深圳是我國液晶顯示產業起步最早的地區之一,經過近30年的努力,深圳已發展成為珠三角地區顯示產品應用市場的龍頭,集中了康佳、創維、TCL等多家龍頭企業。據統計,深圳電視機產量去年已占全國40%以上市場份額。在手機方面,深圳被稱為“手機之都”,手機年產能已接近3億部,各種顯示器和面板材料的需求巨大。于忠厚表示,11月16日由深圳深超科技與TCL簽約建設的8.5代大型TFT-LCD液晶面板生產線投產后,將能夠滿足深圳目前巨大的市場需求,并有力支持深圳多家彩電廠商的平板化轉型升級。
在廣州,韓國LG液晶屏項目落戶廣州開發區。根據廣州市有關方面公布的信息,LG液晶面板項目由韓國LGD公司與廣州開發區合資建設,總投資將達到40億美元,計劃在2010年第一季度開工并在2012年年初實現量產,主要生產8.5代液晶面板,一期投產后產能達6萬片/月,隨后將擴展到12萬片/月。
除了廣州LGD 8.5代線的突破外,昆山龍騰光電7.5代線、南京市液晶谷項目已分別在9月正式動工,京東方的8代線也于10月中旬在北京亦莊正式動工,而計劃中的高世代液晶線還有昆山的龍騰光電8.5代線、中國電子與夏普擬合資投建的8代線、合肥引進彩虹集團籌劃的8代線、三星電子擬在蘇州投建的7.5代線。中國內地的高世代液晶面板投資經過國際金融危機的滌蕩,開始出現實質性的飛躍,顯現遍地開花的局面。
產能過剩之憂
“年初的時候還擔心國際金融危機可能對液晶面板行業帶來沖擊,誰能想到下半年各地的高世代線已紛紛上馬。”肖華坦言,在為整個液晶面板業高興的同時,也不得不為未來可能出現的產能過剩問題擔憂。
市場研究機構Display search提供的統計數據顯示,到2009年年底,全球8代及以上高世代液晶面板生產線的年總產能將達到674萬片(每片切割8片46英寸),其中三星電子的8代線年產能可達到204萬片,夏普的10代線產能有望達到4.5萬片。這些還不包括奇美在建的8代線、LGD計劃擴建的8代線的產能。更為重要的是,以夏普、三星等為代表的日韓企業正在謀劃11代線、12代線等更高世代線的建設,預計到2012年全球高世代液晶面板的出貨量將突破2000萬片,其中來自中國的多條生產線的產能將達到600萬片以上。
然而,大屏幕液晶電視在經歷了連續多年的快速增長后或將面臨回落。如果這些生產線都在兩年后投產,勢必使國內市場供大于求。Display search副總裁謝勤益預計,2013年中國內地的液晶電視規模為4500萬臺,如果全部按照是32英寸計算,3條8代線就可以滿足這一需求;而如果按照32英寸、42英寸、55英寸各占出貨量的1/3計算,也只需要6條8代線。他介紹,盡管中國市場需求劇增,但是目前全球液晶面板業已經進入了穩定期,未來的關鍵還在于尋找新的應用領域。
出臺政策引導
“廣東、深圳已經有8.5代線,離此百十公里的地方又要再建一條高世代線,這顯然不符合產業規律。”肖華介紹,盡管國家出臺了多項鼓勵性政策,但是當前高世代線的投建大多是地方政府主導,缺乏國家層面的統籌安排。
肖華認為,目前液晶面板業表現出新的發展趨勢。新技術的推出不斷加快,超薄化、低功耗已經成為主流;全球戰略轉移加快,世界液晶面板產能正在由日本、韓國和我國臺灣地區轉向中國大陸;聯合與合作已經成為各大廠商的共識,規模效益成為重要的競爭優勢之一。但我國的現狀是,國內廠商規模較小且缺乏核心技術,本地化配套還不成熟,投融資渠道不暢通,而且沒有相關產業政策進行全國性布局。
肖華透露,目前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在制定具體政策,對液晶面板業進行引導。首先,加強規劃管理,引導產業的合理布局,避免盲目投資和低水平重復建設;其次,落實和完善相關產業政策,解決實際操作中面臨的各種問題;第三,加強自主創新,掌握核心技術,提高創新能力;第四,推動資源整合,通過經營主體實力的提升,形成規模效益;第五,加強國際合作與對臺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