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板項目厲兵秣馬
- 企業擔憂產能或過剩
- TCL表示自產自用
- 2009年液晶電視全球出貨增長率高達37%
- TCL2009年海外市場整體增幅達108 .5%
從去年以來液晶電視市場增長強勁,面板供不應求導致彩電漲聲一片。包括韓國三星、LG Display等廠家紛紛表示要加大在中國大陸的投資,建設更高世代的液晶面板生產線。國內廠家亦不甘示弱,京東方合肥6代線、北京8代線以及南京熊貓從日本夏普引進的6代線等蓄勢待發,液晶面板產業頓時間群雄并起。
深圳作為彩電重鎮,云集了康佳、創維、TCL幾大巨頭,但是長期以來,在面板產業方面卻幾乎一片空白,這些巨頭們更不得不處處受制于人。因此,TCL與深圳深超科技合資建設一個總投資額高達245億元的8 .5代液晶面板工廠。而該項目上月已正式動工,最終會打造成一艘年產量1400萬片、年均產值達168 .7億元的超級液晶面板航母。不過,這艘航母在下水前就不得不面臨液晶行業產能過剩、虧損等一系列問題,那么究竟它將駛向何方呢?
面板項目厲兵秣馬
根據DisplaySearch的統計,2009年液晶電視全球出貨增長率高達37%,遠超2008年的34%。在2008年底,由于全球經濟不景氣以及受到金融危機的沖擊,因此不少人預計2009年液晶電視需求會大幅下滑,但是實際情況卻相當出人意料,特別是2009年最后一季,全球液晶電視出貨量暴增50%.2009年液晶電視需求為1.41億臺,2010年液晶電視需求將擴大至1.71億臺。
而液晶面板作為液晶電視最關鍵的部件也因此供不應求,價格節節攀升,如今各大廠家不約而同調高了液晶彩電的價格。海信的相關人士透露,去年12 月至今,32英寸面板漲幅已超過10美元,同時該廠家的缺口高達200萬片。另外去年初,工信部也明確將6代和8代液晶面板生產線列為重點支持項目。在這種刺激下,國內液晶產業“忽如一夜春風來”,液晶面板生產線的建設明顯加快了步伐。
去年,南京熊貓正式引入日本夏普的第6代線,京東方北京第8代線北京動工,LG D isplay擴建廣州工廠并籌建第8.5代線。隨后T C L與深超科技宣布,合資建設一個總投資額高達245億元的8 .5代液晶面板工廠,該項目已于今年初正式動工。最近,不僅傳出三星將在福州設液晶面板廠的消息,兩周前臺灣友達光電也表示計劃在大陸建設第7 .5代線。
企業擔憂產能或過剩
國內如此多的液晶面板生產線同時上馬,業內對產能的擔憂也隨之而來。記者粗略算了一下,目前國內已有4條8代或以上的生產線箭在弦上 (LGDisplay、京東方各1條,TCL2條),臺灣地區有2 條(友達和奇美各1條),日本有3條(松下1條、夏普2條),韓國有3條(三星2條、LGDisplay 1條),折合40/42英寸面板產能將超過 1 .3億塊。同時,如果將6、7代線計算進去的話,那么40/42英寸面板產能會高達2億塊。
與此相對比的是,據 Disp laySearch上月發布的《全球T V供貨調查報告》顯示,自2008年起到2013年,全球的彩電需求量會穩定在2億-2.5億臺之間。液晶電視在其中的份額會逐年遞增,不過增速會逐年遞減,直至份額達到90%以上,最多也會在2億臺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這2億臺中包括了所有尺寸的液晶電視,假如折合成40/42的尺寸,這個數字會低很多。對此,奇美總經理王志超曾表示過擔憂, “一定有公司要倒”,到2012年全球液晶面板產能至少會超過市場需求的一成以上,假如世界范圍8代以上的生產線按計劃進行投產,會有二成以上的產能過剩。
TCL表示自產自用
但是在過剩的擔憂面前,國內的廠家卻并不悲觀。有研究報告指出,液晶電視在國內的市場份額不足六成,與歐美超過九成的份額形成鮮明的對比,空間還非常巨大。TCL的官方數據顯示,2009年該公司在中國市場LCD電視機銷售量同比大升216%,12月份中國市場表現依然強勁,實現同比增長 87%。
因此,李東生曾在公開場合表示:“我個人覺得這條線不會產能過剩,因為中國的彩電需求量很大,兩三年后中國市場的需求會達到4000萬臺,這個項目的產量不會導致液晶面板供大于求。同時該項目生產的面板有一半是TCL自己用。”
除了國內巨大的市場需求,“出口能力”也是各方看重的。顯像管時代,國內彩電企業以“物美價廉”的優勢占據了全球出口市場的七成份額,如今在平板時代,這種優勢以及過往建立的渠道和品牌仍然是他們走向國際市場的重要武器。
TCL的數據顯示,2009年其海外市場表現非常突出,整體增幅達108 .5%,特別在新興市場,由于市場對液晶電視機的需求大幅增加,銷售量同比大幅增長347 .9%;歐洲和北美市場也因經濟的進一步恢復,液晶電視機銷售量較2008年同期分別大幅上升214.9%和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