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盡快制訂我國產業評價標準體系已是一件刻不容緩的大事
- 我國目前在標準制訂方面還只停留在產品標準制訂上
- 標準制訂工作自然是跟不上產業發展的步伐
國力的競爭其實就是產業的競爭,而產業的發展又離不開產業標準的制訂。各級政府發展產業需要標準作指導,企業發展更需要標準去指導實際的生產經營。
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中國人民經過近三十年的不懈努力,我們已成為世界上當之無愧的產業大國和經濟大國。這無疑是每個中國人都為之感到欣慰的一件事。然而,由于中國幾千年來都是農耕大國,進入工業化時代時間還比較短,這些年來,我國的產業指標盡管在規模、數量和品類上達到了世界之最,但在產品品質、市場表現行為、產業環境、產業文化、產業功能和產業創新等方面顯然還遠遠落后于歐美等發達國家。所幸的是,我們的黨和國家領導人已經意識到這些不足,今年兩會著重提到“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轉型”就是最有力的證明。可是,產業轉型也好,產業結構調整也好,歸根結底都離不開一整套科學的產業評價標準。迄今為止,中國還從來沒有出臺過一套科學權威的產業評價標準體系,這也是中國市場經營行為不規范的根源所在,也是制約中國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盡快制訂我國產業評價標準體系已是一件刻不容緩的大事。
從歐美等發達國家的產業發展規律來看,幾乎都是在產業形成一定的規模后,才開始去完善產業功能,出臺制度標準,規范市場行為,營造產業環境,經營產業文化,最后再進入到產業創新階段。而各種行業標準都是由行業協會或民間科研機構組織起草,政府再根據各種標準的重要性差異給予資金扶持和推廣應用。而我國則不同,協會和民間機構組織起草各種標準還需要向國家標準認定機構交納一筆巨額的申報和評審認定費。這樣一來,有認定標準資格的部門只管收錢而不去組織起草標準,能制訂標準的行業協會或民間科研機構又因認定手續繁瑣,再加上經費問題而不愿去組織起草各種標準,標準制訂工作自然是跟不上產業發展的步伐。
另外,我國目前在標準制訂方面還只停留在產品標準制訂上,而產業鏈中的關鍵配套環節和產業綜合競爭力等類似的標準領域還完全處于一片空白。比如:產業集群競爭力評價標準、專業市場評價標準、展覽會評價標準、制造企業綜合競爭力評價標準、物流企業評價標準、電子商務企業評價標準、行業報刊評價標準、咨詢機構評價標準、產業規劃評價標準、專業鎮綜合競爭能力評價標準、中心城市競爭力評價標準、專業院校評價標準、產品檢測機構評價標準、中介服務機構評價標準等。
針對這種現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和南方現代市場經濟研究院憑借自身的實力,從今年年初開始,聯合組成了“中國產業集群競爭力系列評價指標體系研究”課題組,著手組織起草有關產業競爭的評價標準,并決定花三年的時間來完成這項利國利民的工作,從而彌補我國產業發展中各種標準缺失的空白,并領先于世界。目前,該課題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果,將于今年5月22日,興邦產業成立八周年之際,正式對外發布課題研究成果。屆時,中國產業集群研究將迎來一個嶄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