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遇與挑戰:
- 中國OLED產業,潛力巨大發展可期
市場數據:
- 2010年,中國OLED出貨量達135.2萬片,同比增長38.2%
- 到2020年,OLED總的市場規模約為5800萬美元
- 中國內地的手機產量占全球產量的50%以上
- 中國內地的MP3/MP4產量占全球產量的90%以上
中國OLED產業初具規模
目前,OLED面板的生產廠商主要集中于日本、韓國、中國臺灣這三個地區。隨著三星SDI推出全球首款AMOLED面板,以及Sony和LG分別推出11英寸、15英寸AMOLEDTV后,日本、韓國、中國臺灣等廠商在OLED的市場競爭實力越來越強,同時也在AMOLED方面取得了更好的競爭地位。此外,包括LGDisplay、奇晶、TMD及三星電子等廠商,也都加快了AMOLED技術開發的腳步。
OLED產業發展受到了中國政府的高度關注,在工業和信息化部支持下,中國內地的OLED研發取得了突破性進展。2008年10月,由清華大學組建的維信諾公司在昆山成功建成中國內地第一條OLED大規模生產線,實現了小尺寸OLED顯示屏的量產。
截止到2010年年底,中國內地主要有昆山維信諾、汕尾信利、四川虹視、佛山彩虹等企業從事小尺寸OLED生產。而中國首條AMOLED中試線已經在昆山建成投產并于2010年底打通全部生產工藝,上海天馬和佛山彩虹都在建設4.5代AMOLED生產線預計2011年即可量產,京東方及四川虹視等也在積極進行AMOLED項目研發工作。內地的AMOLED產業即將見到豐收的碩果。
在政府支持方面
由于OLED是技術資金密集型產業,也是信息產業前沿技術,需要國家相關部門站在戰略的高度對OLED產業進行整體規劃,集中資源,強化自主創新,引導和鼓勵企業加入OLED產業鏈并給予資金支持,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2010年主要是在2009年發布的《電子信息產業調整與振興規劃》的基礎上,繼續開展工作。如工信部的電子信息產業專項資金和部省共建產業示范基地、財政部的關于新型顯示器件生產企業進口物資稅收政策等。廣東省作為中國電子信息產業傳統大省一直重視OLED產業發展。2010年1月,中國首個部省共建OLED產業示范基地落戶佛山順德,這為廣東省在OLED產業繼續保持領先打下堅實基礎。
OLED市場潛力巨大后市發展可期
市場研究機構LuxResearch宣稱,有機發光二極管(OLED)的應用只有少量的市場,到2020年總的市場規模約為5800萬美元。
有機發光二極管(OLED)具有預期成本低廉、光線分布均勻柔和等優勢。但目前技術并不成熟,目前生產成本很高。根據LuxResearch最新的研究報告,雖說OLED的成本在近10年來大幅下降,但是與其他的照明技術相比依然毫無競爭力。因此到2020年,OLED的市場只有5800萬美金。
在這份題為“尋找OLED照明的突破點”的報告中,LuxResearch分析了OLED作為制備在玻璃或柔性面板上的散射型面光源,在照明運用上的市場前景。目前OLED的成本約18美元/流明;到了2020年,報告預期制備在玻璃上的OLED成本將降至0.71美元/流明,而制備在柔性襯底上的OLED其成本只有0.18美元/流明。盡管OLED的成本出現大幅下降,但與其他的照明技術相比依然昂貴,因此其應用的范圍受到了限制。
“開發商們依然在為OLED照明尋找著顛覆式的創新性應用,希望能夠引導OLED的銷售和應用,從而使OLED市場擴大到一個更高的水平。”該報告的主要作者,LuxResearch公司分析師JonathanMelnick說,“問題是,OLED照明的成本遠遠高于其他各種新型的或原有的照明技術,在可預知的未來,只有那些諸如裝飾照明等對價格不敏感的照明領域才可能使用OLED。”
為了預測OLED照明市場,LuxResearch公司通過分析OLED在諸如燈光設計、燈具、普通照明、耐用照明、汽車和航天工業等各個細分市場的潛在性用途后建立了詳細的模型。報告中指出:
燈光設計中運用到了OLED光線分布均勻柔和的特點。盡管OLED不會在成本上挑戰白熾燈、熒光燈和LED;但在體現美學的燈光設計市場中,OLED以其獨特的發光特性將獲得很好的機遇。OLED用在諸如高級賓館、娛樂場所、高級酒吧和餐廳等需要高端照明的場所顯得尤為合適。一旦采用柔性襯底的OLED在2015年能商業化生產,在此細分市場上OLED的需求量將出現井噴式增長。總而言之,在燈光設計這一細分市場,OLED出貨量將在2020年達到3200萬美元。
OLED的高成本限制了其在燈具市場上的應用。但OLED制造商們通過和燈具設計師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將目光瞄準了這個市場。LuxResearch公司預測,燈具產業將成為繼燈光設計產業后的第二大市場。到2020年,這個細分市場的規模將達到2200萬美元。但OLED的燈具售價達到數千美元一盞,這將使許多潛在消費者望而卻步。
根據科技發展,柔性襯底的OLED在后半個10年中將占居主導地位。一旦柔性襯底OLED照明面板在2015年實現商業化生產,將立即從玻璃襯底OLED中搶占大量的市場份額。另外,柔性襯底OLED的低成本和獨特發光特性將使之成為下一個10年中OLED照明技術發展的引領性技術。在2020年,OLED總共5800萬美元的市場中柔性襯底的市場份額將達到63%。[page]
OLED產業發展現狀解讀
但就目前而言,中國雖具有一定的OLED產業基礎,但產業鏈尚未現成。中國沒有面向產業化的成套OLED生產設備制造廠商,關鍵設備以及整套設備的系統化技術等都掌握在日本、韓國和歐洲企業手中。ITO玻璃、光刻膠、干燥劑以及封裝用的紫外固化膠等原材料,也不同程度地存在類似的問題。由于中國TFT技術發展滯后,面板的制備技術薄弱,生產管理經驗積累不足,因此在AMOLED的生產工藝開發方面難度較大。
此外,中國資本市場不夠成熟,企業融資的渠道狹窄。國家在基礎研究、行業標準、行業資源整合方面的角色還有待強化,同時缺乏OLED產業的生產、開發及管理人才,這些都是中國OLED產業化的弱點。
目前,全球已經有多家公司在從事OLED驅動IC的設計和生產。OLED有源驅動面板受到價格高,硅材料與有機材料匹配性較差等限制,成為全球OLED產業發展的瓶頸。而中國只能從國外引進驅動IC;在大尺寸和彩屏技術上由于設備條件相對落后,資金投入相對缺乏,目前與國外發展有很大差距。這些環節上存在的不足都一定程度地制約了中國OLED技術的發展。而在專利方面,小分子OLED材料和結構的基本專利主要掌握在美國柯達公司以及日本出光興產等公司手里;高分子PLED材料和結構的基本專利主要掌握在英國CDT公司和美國DuPont等公司手中;在有源驅動方面,日本的三洋、Sharp、SEL、Eldis,韓國的三星、LG和中國臺灣工研院都掌握一定量的核心專利。
總體而言,國內OLED目前還處于起步階段,幾乎上游所有的材料配件如驅動IC、導電玻璃、封裝玻璃、有機材料、精密掩模板等都需要從日本、韓國等地購買;并且,OLED設備目前雖然已經能夠滿足大規模生產要求,但還沒有標準化,設備廠家對OLED生產技術的了解遠不如擁有長期研發和中試生產經驗的OLED業者。
小尺寸已騰飛期待大中尺寸起步
小尺寸OLED技術已經成熟并迅速進入手機市場。OLED的自發光、超輕薄、響應速度快、寬視角、低功耗等特性使搭載OLED屏的手機令人追捧。OLED已經初步確立了作為第三代顯示器領導核心的地位,隨著技術的成熟和大尺寸量產工藝的突破,OLED產品將向更大尺寸延伸。
蘋果iphone帶動了大尺寸智能手機的普及,也使OLED屏幕進入了市場。尤其是對主動式OLED(AMOLED)來說,目前主要的市場推動力基本都是來自于高階手機及較大尺寸應用市場。AMOLED的發展使其出貨額繼2009年首次超越PMOLED后,繼續增長。市場正隨著技術的推動和應用產品的不斷升級而不斷成長壯大。根據賽迪顧問數據顯示,隨著手機和MP3/MP4等應用產品需求的推動,OLED顯示屏市場自2005年開始快速成長,到2010年,中國OLED出貨量達到135.2萬片,同比增長38.2%,出貨量的增加一方面來自于應用市場的需求增長,另一方面來自于廠商產能的增加。
OLED為中國顯示產業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機遇
由于中國在CRT和LCD的發展早期沒有能夠及時進入,使其缺乏核心技術和競爭能力,中國因此只能依靠低廉勞力及強大的代工等方式參與產業鏈上利潤較低的組裝及測試。而OLED的出現,為中國顯示產業提供了一個難得的發展機遇。
同時,中國是全球消費電子產品的主要生產國,也是全球最大的OLED應用市場,其中45%以上的IT產品與顯示器件有關;中國內地的手機產量占全球產量的50%以上;中國內地的MP3/MP4產量占全球產量的90%以上;而其他消費電子產品的產量占全球產量的一半以上。隨著OLED面板成本的進一步下降和產能的進一步提升,未來在其他消費電子產品的應用水平也會有所提升。如國產品牌已經開始出品采用OLED屏幕的產品,如聯想在其樂phone手機上采用AMOLED屏,開創了國產品牌手機試水OLED的先河。因此,中國發展OLED產業和市場發展的潛力巨大。
基于對OLED產業的現狀與發展規律的長期關注,OFWEEK預測在未來的三年,中國OLED產業的規模將隨著消費電子產品終端需求的不斷增加、OLED面板需求迅速增長而不斷擴大。[page]
TFT-LCD與OLED的較量
新型顯示產業包括TFT-LCD(薄膜晶體管液晶顯示器件)、PDP(等離子)、OLED(有機發光二極管),在彩電向平板轉型后,TFT-LCD液晶顯示去年已占有市場近90%的份額。PDP等離子產業,除了日本松下還在做,其他都向中國大陸轉移,其市場份額不足10%。因此,PDP與TFT-LCD的競爭,誰勝誰負,已經不用討論。
現在,業內從領導到專家,從企業到研發機構都擔心的問題是:為什么海外的大企業,如三星、LG、夏普以及我國臺灣地區的面板制造企業,從去年起,都要把大尺寸的TFT-LCD生產線向我國大陸輸出,會不會是它們都將進入大尺寸的OLED面板生產制造行列?
再看這幾個事件:2007年,索尼曾向日本國內推出價錢為20萬日元的11英寸OLED彩電,據說成本達到70萬日元,為的是賠本賺吆喝,在索尼的大力推動下,OLED成為平板顯示行業最超前的技術,三星也曾經宣告在2011年要推出32英寸OLED彩電。
然而,就在眾廠商爭相入圍參與追逐之時,索尼卻先退了下來,2009年3月索尼宣布退出OLED彩電領域。三星最近也突然宣布今年要在國內再建一條第8代TFT-LCD生產線,因此三星要推出32英寸OLED彩電的計劃可能有了變化,今年1月份,三星負責OLED移動顯示的SMD公司負責人也對外宣稱,在同背景下,OLED的耗能比TFT-LCD要高30%,因此,即使在中小尺寸的移動顯示器領域,OLED也不可能很快代替TFT-LCD,2010年12月25日,日本東芝與美國蘋果合作建了一條中小尺寸TFT-LCD的新線,專供iPhone與iPad的顯示,此事再次證明一度被譽為下一代平板顯示技術之星的OLED,尚未達到普及市場的要求。
市場調研機構DisplaySearch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得益于三星、索尼等公司的努力,OLED在小尺寸顯示器市場表現十分搶眼。OLED顯示產品的市場份額逐年增長,預期2015年產值能超過50億美元。但這與產值千億美元的TFT-LCD無法相比。
相比于傳統的液晶電視,OLED有著機體薄、對比度高、色彩豐富、分辨率高、視角寬廣、耗電量低等諸多優點。另外,由于OLED內沒有液體分子,其抗震性能更好、耐低溫、結實耐用。同時,與毫秒級響應的TFT-LCD面板相比,OLED的響應時間是其幾千分之一,不會出現拖尾和動態畫面抖動的問題。如此優異的技術始終無法廣泛應用到電視上,是因為各大生廠商在投產大尺寸OLED面板時的良品率極低(還不到30%),而TFT-LCD面板卻可以達到90%以上。這讓OLED電視的制造成本非常高昂,這也是大尺寸OLED面板不能量產的原因所在。
正是在國外大企業OLED面板技術還未過關的前提下,我國新型顯示科研與產業趕超世界一流顯示企業爭取后來者居上就成為可能。因此,我國科技部設立863新型顯示專項,國家發改委、工信部把研發OLED面板技術作為重點支持項目是完全正確的。
日本OLED戰略失誤敲響了警鐘
日本TFT-LCD產業錯失桂冠的原因在于過早相信OLED將要取代TFT-LCD,實際上,被譽為下一代平板顯示技術之星的OLED,尚未達到普及市場的要求。
我國是全球最大的彩電生產國和消費國,2009年彩電產量近億臺,其中,液晶平板電視占68.3%。我國平板顯示產業布局較晚,自主創新能力薄弱,電視生產所需的面板供給能力嚴重不足,特別是大尺寸電視用面板目前幾乎全部依賴進口,致使整個彩電和平板顯示產業面臨十分嚴峻的挑戰和巨大的轉型壓力。
2009年我國液晶面板進口1.8億塊(含中小尺寸),進口金額達350億美元,居單一產品進口額第4位,僅次于集成電路、石油和鐵礦石進口額。2010年1~9月,我國液晶面板進口1.77億塊,同比增長39.5%,進口金額達352.7億美元,同比增長47.3%,已超過2009年全年進口額。
對此,國務院和有關部門高度重視,在《電子信息產業調整和振興計劃》中明確將TFT-LCD液晶顯示列入重點任務和重大工程,力求突破核心關鍵技術,促進我國彩電產業整體轉型。近期,國務院頒布的《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再次將液晶顯示產業作為引領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興產業,我國TFT-LCD液晶顯示產業必將迎來新一輪快速發展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