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來將是LED背光電視的天下
- 高端LCD電視價格下降
- 平板電視趨于成熟
- 2010年世界電視總出貨量具有聯網功能的將近20%
- 2011年世界電視機出貨量將僅比上年增長3%
平板電視趨于成熟
自從跨入新世紀以來,以平板電視為代表的數字家電取代上世紀90年代PC成為世界電子業發展主流,進步神速。據市調公司DisplaySearch不久前的專門調查顯示,平板電視上市不過十年有余,但已漸呈飽和之勢,隨著價格下降,采購數字平板電視進行的換機速度大大快于CRT(陰極射線管)電視機平均10~l5年的換機周期。2011年,世界龍頭廠商業已走到十字路口,發達國家市場趨于飽和,難有作為。因此,今日廠商們不得不把未來電視的銷售寄希望于平板電視還不很普及的新興國家市場。
DisplaySearch市調公司7月發表的報告稱,由于諸多發達國家電視市場陰雨沉沉,2011年世界電視機出貨量預期大不如前,將僅比上年增長3%,達2.52億臺(圖1),其中北美繼2010年增長4%后微增約2%,西歐更將下降2%,2009~2010年日本電視機市場在政府鼓勵政策下曾獲得非凡增長,但2011年將下降超過40%,縱有模擬廣播的停播,效果也極有限,根本無力阻止衰退。北美、西歐和日本的眾多消費者已完成CRT電視向平板電視的更新,增長趨緩乃必然之勢。而中國、拉美、印度等平板電視普及率尚低,需求強勁,稍可抵償發達國家的失勢。據預測,2011~15年間世界新興地區電視出貨量的年均增長率可達6%,而發達國家不過0.3%,2011年中國將銷售4600萬臺平板電視,超過美、歐,成為世界最大平板電視市場。
LCD電視出貨量從去年的1.92億臺上升到今年的2.1億臺,增長9.3%,盡管略低于先前預測的增長到2.17億臺,但在電視市場上所占份額卻仍在繼續擴大,約占84%,其中CCFL(冷陰極熒光管背光)的仍居多,約占54%,LED背光的LCD電視約占46%,預期明年后者將超過前者,并將不斷擴張。目前消費者對LED背光LCD電視的好處還有點認識不足,影響到2011年的銷售,其實就耗電、售價等進行綜合分析,LED電視在節能方面更占優勢。據調查,以40英寸的CCFL和LED電視作對比,在合理的壽命周期內,后者的周期成本更低。WitsView市調公司同時指出,傳統450nits亮度規格的LED和CCFL電視面板的背光模塊成本差距(以32英寸與42英寸寬屏為例),已從2010年第一季的分別為97美元和66美元大幅縮小到62美元和42美元。因此,未來將是LED背光電視的天下。
此外,高端LCD電視正面臨低端電視的價格沖擊,7月美國高端電視的平均售價為1002.6美元,同比下降了23.9%。一向吸引人的Sony和三星的40~42英寸的高端電視(1080p高清、120Hz更新率和LED背光),現在普通電視也侵入這一領地,例如Apex和Element公司供應的40英寸1080p/l20Hz/LED機售價僅550美元,幾乎低一半,迫使高檔機廠商也得把價格降下來,VIZIO公司的平均售價己降至836美元,最低到達了628美元。LCD電視廠商受價格滑坡和利潤縮水的掣肘而加強了外包作業,據IHS報告,包括EMS(電子委托加工)和ODM(委托設計制造)兩業在內,由他們生產的電視機將從2010年的6510萬臺增長到2015年的1.28億臺,同期在世界電視生產中的比重可從36.2%提高到43%。
等離子電視在世界平板電視市場上仍占有一定份額,但在LCD電視的繼續侵襲下將慢慢萎縮,特別在40~49英寸機這一領域,有關廠商已開始主打50英寸以上產品,松下已展出103英寸的3D等離子電視,即便如此,預計2011年其在電視機市場上的份額約為7%,2015年則將萎縮到5%,期間在50英寸機器市場上還可保持40%~50%的份額。40英寸以上的OLED電視可望于2012年晚些時候上市,不過因其價昂貨少,到2015年市場份額也不過2%的樣子。
泛電視化:看電視已成當今人們不可或缺的日常生活,從而誘導什么公司都來搞電視,什么電子產品都可用來看電視,谷歌、蘋果、微軟相繼侵入電視領域,電腦、平板電腦、手機都能用于看電視。邊上網邊看電視,上過網看電視,看過電視又上網成為生活。產品多功能化,隨時隨地看電視,3C(Computer,Communication和Consummer)真要融合,平板電腦便是其代表產品。泛電視化時代的到來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泛電視化要求每一臺電視(移動終端或電腦)建立互聯互通功能。泛電視化還將改變電視產業的核心競爭要素,除了制造與渠道銷售能力外,還要拼服務、軟件、芯片、面板等產業鏈的整合能力。
聯網電視:據統計,2010年世界電視總出貨量中,具有聯網功能的將近20%,達約4100萬臺,市調公司DisplaySearch預測,到2014年聯網電視出貨量將達1.23億萬臺,2010~14年間的年均增長率高達30%。聯網電視是繼數字電視后掀起的又一波熱潮,市場主要在歐美,預期2014年歐洲的市場份額將占到34%,美國占26%,盡管中國、東歐市場增長很快,但屆時也不過分別占17%和9%,日本更僅占6%而已。
智能電視:對于喜歡嘗鮮的電視觀眾而言,智能電視或將成為新熱點,也有將智能電視/3D電視看作電視發展第3波浪潮的。DisplaySearch 公司將智能電視定義為能從網絡上獲取節目內容,能智能搜索,自動更新,并可與家中其他有關電子設備連接和交換信息,關鍵則在于“互動”。人們從年初的CES(消費電子展)上看到,智能電視產業鏈已趨成熟,處理器架構被X86、ARM及MIPS三分天下,硬件部分則由電視業者和數字機頂盒業者分擔,軟件平臺更是成功關鍵,參與者甚多,包括Yahoo Widget、Google TV、MeeGo、Win7、Android、Boxee、Apple iOS等,競爭十分激烈。Yahoo Widget爭得先機,早在2009年1月就推出產品,累計出貨量已超過350萬,Apple的Apple TV去年10月推出,至今銷量已超百萬。三星、LG、Sony、VIZIO等電視業者均已鐵定參與,D-Link、Iomega、Apple等則以機頂盒為手段進攻。臺灣資策會(MIC)估計,2010至2014年間世界智能電視/機頂盒的出貨量將以每年64%的速度迅猛發展,并將以Google TV、Android與iOS等3大平臺系統發展最為迅速。
作為媒介的電視與互聯網相結合,實現新服務的“智能電視”呈現出了前所未有的盛況。但在兩種媒介的融合過程中,處于核心位置的卻并不是大屏幕電視,而是正在迅速普及的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等便攜終端。相反,電視的很多基本功能都將經由Web服務轉移到便攜終端上去,組合電視、便攜終端和Web服務這三者,創造出“作為系統使用的新電視”的潮流蓄勢待發。隨著這一潮流的涌動,人們也提出了“電枧能否繼續生存”下去的質疑。
[page]
云電視
過去一直在高速增長的平板電視市場,今年卻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低迷,幾家權威市調公司紛紛調低世界平板電視的出貨預測。善于制造市場話題和新概念的國產彩電廠商,包括TCL、創維、海信、海爾等6大國產彩電品牌不約而同轉戰“云電視”,提出了云電視新概念。今年8月,海爾發布了全球首款“云電視”,隨之,創維、海信、TCL、康佳等品牌紛紛跟進。
什么是云電視? 云電視是云設備的一種,是云生活的載體,是未來家庭最核心的云端,是未來家庭云生活的中心。云電視時代,廠商將為消費者提供龐大的云端服務,用戶使用時只需從云端調用所需資源,而不再需要通過電視機本身升級和安裝程序。“換句話說,云電視的技術重點從目前的硬件轉向后臺和內容服務。”有說,云電視有可能改變人們對電視的定義。TCL早就開始構建“云生活生態圈”,牽頭成立了歡網技術有限公司,還部署了多種云終端設備,包括智能手機、平板電腦、云電視、智能家居等,致力于實現“一云多屏、一云多端、多屏共享”。 創維則看到了三網融合、三C融合、三屏融合時代電視產業的未來。
迄今為止,百年全球彩電行業的發展史,實質性的技術革命只有兩次:從黑白電視到彩色電視,從CRT(彩色顯像管)電視到平板電視(包括液晶電視和等離子電視)。如今中國推出云計算,云傳播,云電視,亂云飛渡,云深不知,而三星、Sony、夏普、松下等國外大牌廠商則都冷眼觀望,按兵不動。云電視實際與兩年前出現的聯網電視和一年前出現的智能電視概念,并沒有什么本質上的不同。
3D電視
自從Sony喊出“2010年Sony要將3D電視帶入家庭”掲開了“3D元年”的序幕,此后Sony、松下、三星與LG四大天王相繼積極推出自家的3D電視,但據統計,到2010年底,世界3D電視總出貨量不過320萬臺,與原預計600萬臺相去甚遠,主要原因是價格過高,內容太少。但在平板電視走向成熟,增長趨緩的前提下,3D電視市場卻有增長加速之勢,據報道,今年第二季度出貨量環比增速從第一季度的4%提升到了9%,出貨金額更激升近2倍之多。
3D電視盡管發展不算快,但市調公司In-Stat預期,近幾年內即將會出現新的變局,買氣轉旺,2015年擁有3D電視的家庭將達3億,40英寸以上的數字電視都可能具有3D功能。Strategy Analytics市調公司在《全球3D可視設備銷售預測》報告中也指出,2014年34%的美國家庭將擁有3D電視,西歐更快,屆時擁有3D電視的將占到42%。至于包括3D電視、3D電視機頂盒、3D藍光播放機、3D媒體播放機、3D手機、固定和可攜的3D游戲機在內的所謂“3D可視設備”,2011年的銷售將大增89%,達9500萬臺。歐、日、美是世界3大市場,2011年合計將占世界市場的93%。預期到2014年3D可視設備的世界擁有量將達9億臺。
3D顯示征服了電影院,正走入家用電視,下一步更將侵蝕移動裝置,移動裝置顯示屏尺寸小,根本不宜戴眼鏡,裸眼3D技術更至關重要。繼華碩在今年6月臺北Computex國際電腦展上展出裸眼3D筆記本電腦后,東芝即于7月率先上市裸眼3D筆記本電腦,據聞三星與其他大廠商也將加入這一戰局,沉寂了一陣的3D筆記本電腦市場,下半年將熱鬧起來,重起波浪。LG在8月出售Optimus3D手機,臺灣宏達電馬上推出3D手機接招,夏普也發布了高端裸眼3D手機,并行銷中國,售價4500元左右,約與1臺普及型3D電視機價格相當。他們都采用雙視角屏障式(Parallax Barriers)裸眼3D顯示技術與Android操作系統,配置雙核CPU、3D影像處理功能,并支援雙鏡頭3D攝錄影像,無線DLNA/HDMI影片傳輸等等,彼此技術十分相似,隱約可見其標準。智能3D手機整合了運算、通信、娛樂、攝影、導航于一身,更能滿足務實應用和生活樂趣,成為絕佳發展平臺,因而甚至比3D PC或3D筆記本電腦更有發展潛能。
多家媒體展望2011年時都把3D顯示列為優先發展項目,裸眼3D顯示已首先在移動電子設備上尋得突破,帶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但是,未來3D平臺發展的三部曲都將是—3D技術,3D應用和3D內容,尤其3D內容被特別稱為王道??傊斀衿桨咫娨晿I需求下滑,收益降低,轉向3D,特別裸視3D乃圖新謀變、期待未來之重大商機,但需戒急用忍,不可湊合,唯有充分準備,誠信經營方為上策,成功乃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