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于過去粗放式的發展,我國節能減排改造空間巨大
- 我國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推廣面臨項目融資難、第三方核查缺失等困局
- 2009年我國合同能源管理項目投資從2008年116.7億元增長到195.32億元
- 2010-2020年期間,我國綜合節能投資規模將達到3000億元,復合年均增長率達到31.1%
- 今年我國節能服務產業產值有望達到800億元,增速保持在30%-40%
“如果不增加成本,企業就能夠每年節省能源消耗,并從中產生可觀的經濟效益……”——企業家們的這一假想,將因為節能服務行業引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而得以成為現實。
根據中國節能協會節能服務產業委員會的統計,2009年我國合同能源管理項目投資從2008年116.7億元增長到195.32億元,同比增速為67.37%。業內分析人士認為,合同能源管理將成為撬動整個節能市場的杠桿,而節能服務產業這一從節能產品制造到企業節能工程的過渡性產業的發展,則成為消除整個節能產業發展瓶頸的關鍵。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17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了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進節能服務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業內期待的產業發展政策在總理辦公會上有一些修改意見,預計調整后將于近期下發。
節能市場“杠桿”
證券分析師陳鵬表示,根據到2020年我國單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40%至45%的約束性指標測算,2010-2020年期間,我國綜合節能投資規模將達到3000億元,復合年均增長率達到31.1%,成長空間巨大。陳鵬認為,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的重點不在于經濟的基本面,而是企業進行節能改造的動力,以及由此帶來的對環保設備的需求。
據業內人士介紹,在我國,由于企業節能意識薄弱,加上缺乏法律、政策等手段的約束,以及能耗、污染等成本外部化下的對節能工程實施提高運行成本的擔憂,使得我國目前節能產業面臨尷尬境地。而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引入,通過資產負債表外循環機理來推動節能行業的快速發展,一方面拓展了節能服務行業的發展空間,另一方面為耗能企業提供了低風險、高效率的能源管理與托管方案。
在陳鵬看來,合同能源管理這一基于市場運作的節能機制,不僅是一種推動節能產業成長的節能綜合服務的商業模式,更是一種減少企業能源成本的財務管理方法。
所謂合同能源管理,即由專門的節能服務公司與客戶簽訂節能服務合同,向客戶提供能源效率審計、節能改造方案、設備采購、施工、運行維護等一條龍綜合服務,同時提供服務所需資金,客戶見到節能效益后,實施合同能源管理的公司才從設備運行節省下來的費用中回收投資,獲得利潤。
目前歐美等發達國家的節能產業的快速發展,離不開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全面推廣。在這種運作機制下,以贏利為直接目的的專業化“節能服務公司”的發展亦十分迅速。作為ESCo的發源地,美國的合同能源管理產業的市場產值已經占到全球節能服務業產值的2/3。據美國國家能源服務公司協會統計,2008年美國節能服務業的產值接近55億美元。
由于過去粗放式的發展,我國節能減排改造空間巨大。據陳鵬介紹,歷史經驗表明,“工業與建筑”領域的合同能源管理節能機制的滲透與發展最為成功。目前我國工業能耗顯著高于發達國家水平。數據顯示,我國目前的能源利用效率比國際先進水平低10個百分點。從單位產品能耗看,8個高能耗行業的主要產品單位能耗平均比國際先進水平高40%。在單位建筑面積能耗方面,目前我國單位建筑面積采暖能耗相當于氣候條件相近發達國家的2-3倍。陳鵬表示,在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全面執行節能50%的標準是現實可行的,而與發達國家相比,即使在達到了節能50%的目標以后仍有約50%的節能潛力。
根據中國節能協會節能服務產業委員會的估算,今年我國節能服務產業產值有望達到800億元,增速保持在30%-40%,未來行業市場容量高達4000億元,發展空間非常巨大。
三大困局待解
合同能源管理這一“看上去很美”的節能模式眼下卻往往面臨“叫好不叫座”的困境。經過采訪了解,中國證券報記者發現,目前我國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推廣面臨項目融資難、第三方核查缺失以及市場規范等困局。
合同能源管理在我國的發展時間不長,業內企業規模偏小,融資難題格外突出。合同能源管理實質是通過節能服務公司的第三方融資來撬動節能市場。項目運作之初,節能公司需先期提供啟動資金、設備及安裝調試、維修保養等一攬子服務,到后期才能回收收益。
但據企業人士介紹,目前,我國的合同能源管理服務公司很難通過銀行等金融機構為合同能源管理項目融資。“節能服務公司多為中小企業,在金融系統尚未建立信譽;而節能項目不像一般的建設項目能形成抵押物,銀行等金融機構的信貸評估部門尚不熟悉合同能源管理業務,因而很難獲得銀行貸款。”
在節能效益回收時,節能效果的評估也是一道難題。國內因為缺少獨立的第三方評估機構,因而實施的節能工程多為“看得見,摸得著”的。例如將普通燈具換成節能燈,雙方根據節能燈的節能效率來計算節能收益。
據一位長期在外企負責節能項目的專家介紹,國外有專門從事企業能源效率評估的獨立第三方機構,他們的評估結果可以作為節能管理公司和業主方分享節能成果的依據。據介紹,國外的節能服務公司多為耗能企業成體系的節能服務,例如流程改造,節能技術的應用等,其中大多是技術性的,而實際提供節能產品的并不多。而在節能市場中,這些成體系的節能技術的應用才是最大的“金礦”。美國國家能源服務公司協會統計數據顯示,節能技術和能效提高方面的服務產值最高,幾乎是整個產業產值的73%。據了解,市場的不規范也讓合同能源管理的推廣遇到障礙。盡管節能服務企業都對未來發展信心滿滿,而且,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下,企業不用增加額外投入就能實現節能,但作為節能工程實施主體的各耗能企業,卻并非都熱衷于此。某國有能耗大戶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有一些能源服務公司企業找他們談過合作,他們也研究過合同能源管理這種模式,但公司領導的主要顧慮在于“不清楚這些能源服務公司的資質情況。”
不論是服務方還是節能業主方,不誠信的情況都有發生。據了解,一些規模較小的節能服務公司在實施了節能工程后,由于有的節能工程見效比較慢,業主方拒絕按時支付分成回款,給這些服務公司帶來很大的資金壓力,導致后續項目難以為繼,或無法對企業的節能設備進行持續的維護。市場的不規范使得服務方和業主方都有可能面臨風險。
期待政策護航
陳鵬認為,相對于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新能源產業,節能環保產業從技術、規模上來看,基礎更扎實,現在缺少的是政策的扶持。
據消息人士透露,業內期待的產業發展政策在總理辦公會上有一些修改意見,預計調整后將于近期下發。此前,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戴彥德透露,《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進節能服務業發展的意見》正在抓緊研究制定中。
分析師表示,該政策預計有望在稅收、融資渠道、補貼方面進行改革,包括將合同能源管理項目明確納入服務稅范疇,制定稅收鼓勵政策和細則,鼓勵金融機構在優惠利率信貸、產品合作等多渠道對合同能源管理進行扶持,以及對節能服務進行補貼。
業內人士預計,隨著產業支持政策逐漸明朗,已經提前涉水合同能源管理的企業將直接受益。隨著整個節能市場被撬動,受益的企業將遠遠不止合同能源管理企業,而將演變成整個節能環保產業的“盛宴”。分析師表示,除了節能服務公司外,還看好節能設備提供商,如生產LED路燈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