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遇與挑戰:
- 一種暫時的結構性過剩
- 一種小容量鋰電池的產能過剩
市場數據:
- 平均每只電池的正極材料量為12克左右
- 每只電池的容量僅為1700mAh左右
近來,國內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政策利好不斷,許多投資者都真切的感受到了新能源汽車產業所帶來的市場機遇。由于動力電池是新能源汽車的核心零部件,并且利潤率較高,所以一些投資者將動力電池板塊視為其進入新能源汽車產業的一個切入點。伴隨著大量資本涌入鋰電池行業,鋰電行業產能過剩的觀點開始盛行。
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李勝茂指出,單純以鋰電池行業進入者數量的多少來判斷該行業是否出現產能過剩是不太科學的,要評估一個行業是否出現產能過剩,可以從產品的供求關系、產品的市場價格等方面來考察。總體來看,目前國內鋰電池行業供求力量的對比并未發生實質性變化,產品價格基本穩定,所以國內鋰電池行業產能過剩的現象并不嚴重。
李勝茂認為,國內鋰電池行業的產能只是一種暫時的結構性過剩。從宏觀方面來說,據中投顧問最近發布的《2010-2015年中國鋰電池正極材料行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顯示2009年國內鋰電池的產量為15億只左右,這些電池消耗了大約18200噸正極材料,平均每只電池的使用的正極材料量為12克左右,在目前的技術水平條件下,正極材料的儲能效率為140mAh/g左右,所以每只電池的容量僅為1700mAh左右。可見目前國內所產的鋰電池基本上都是小容量的,動力電池的產業化程度還非常低。從微觀方面來說,目前國內能夠批量生產大容量汽車用動力鋰電池的企業屈指可數。所以動力鋰電池行業出現產能過剩的可能性比較小。
目前鋰電池行業產能過剩更多的是一種小容量鋰電池的產能過剩。一方面,小型鋰電池行業的進入門檻比較低,而小容量鋰電池主要是用作電子產品電源,目前電子產品的市場規模十分龐大,對小容量鋰電池的需求比較旺盛,這就吸引了許多投資者進入到小容量鋰電池行業。另外,小容量鋰電池與汽車動力電池在技術原理上有許多相似之處,目前,動力電池行業的進入門檻較高,市場還未大規模啟動,一些投資者試圖暫時在小容量鋰電池領域進行必要的技術積累,等時機成熟后再大舉進入動力鋰電池領域。
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李宇恒指出,國內現有300多家鋰電池企業,這一數量在短期內還會增長,所以國內鋰電池行業重新洗牌的時刻不會很快到來。因為目前國內大多數鋰電池企業都沒有掌握核心技術,相互間的技術實力差距不大,鋰電池市場的競爭還不太充分,所以要想讓市場發揮優勝劣汰的作用還需要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