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遇與挑戰:
- 歐洲國家紛紛調整光伏裝機補貼方案
- 歐洲光伏市場需求萎縮,國內光伏產業產能過剩
市場數據:
- 到2011年底,意大利上網電價補貼將下降26%至42%
- 全球光伏市場需求在20GW左右,產能卻達到40GW至50GW
今年以來,全球光伏產品價格下跌兇猛,先后遭遇歐債、美企反傾銷反補貼的“雙反”訴訟,使得近九成產品銷往海外的中國光伏企業處境更加艱難。國家發展改革委能源管理所副所長、中國可再生能源協會副理事長李俊峰表示,征收反補貼反傾銷懲罰性關稅,哪怕一分錢對中國企業都將是滅頂之災。
出口萎縮,企業在寒冬中倒下
光伏裝機總量去年占全球近66.5%的德國、意大利和捷克上半年開始調整補貼方案。2月,德國宣布2011年中期上網電價下調幅度根據今年3月至5月的年化裝機規模來確定,當年化裝機規模超過3.5GW(十億瓦)時,裝機量每增加1GW,光伏補貼下調3%;6月,意大利出臺光伏新政策明確,原有上網電價補貼將進一步削減4%至11%,從6月份開始上網電價將以月為單位進行調整,預計到2011年底,上網電價補貼將下降26%至42%;捷克宣布擬從2011年起對已建的光伏電站增收26%的稅費。歐洲需求因此開始萎縮。
“公司今年的歐洲訂單保守估計下降了50%,目前我們主要依靠國內的市場在維持,新疆、青海、甘肅的國家金太陽示范工程可以做,但利潤很低。”產品一直出口歐洲市場的廣西地凱科技有限公司光伏事業部經理王毅稱。而事實上,不少像地凱這樣的中小規模的光伏企業已在寒冬中倒下。在全球光伏需求萎縮的情況下,目前國內光伏產業產能過剩已是不爭的事實。
而就在面對歐洲市場需求的萎縮,企業紛紛選擇改變戰略開拓北美、東南亞等新興市場之時,10月19日,7家美國太陽能電池生產企業向美國商務部和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提起申請,要求美國政府對中國出口到美國的太陽能光伏電池和組件進行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并采取貿易限制措施。
李俊峰認為,美國光伏企業提出的對中國光伏企業實施“反傾銷、反補貼”的“雙反”訴訟,旨在搶占市場,欲把中國光伏企業擠出美國市場。“一旦美國訴訟成功,歐盟肯定會跟進。美國市場丟失不足為懼,但是中國光伏產品出口歐盟的份額達70%,這才是最可怕的。”李俊峰說。
盲目上馬,“一窩蜂”致產能過剩
事實上,除了海外市場的影響外,中國光伏企業“一窩蜂”式的發展方式也是導致寒冬期來臨的重要原因。
以浙江為例,該省共有光伏企業205家,其中有110家成立于2010年9月以后,規模均在100兆瓦以下。越來越多的涌入者必然導致競爭加劇。截至目前,國內行業利潤率從139%下滑到20%。不少小企業出現倒閉或者停產,一些早前規劃的項目也被迫放緩。
南玻集團總投資約11億元的河源項目,原計劃于12月16日點火試運行,但受到大環境的影響,目前整個項目放緩。南玻集團一內部人士表示:“至于什么時候復工要看市場情況,因為行業不景氣時,盲目擴大產能對公司經營也不好。”
保利協鑫一位高管表示:“目前供過于求起碼有一倍多,全球市場需求在20GW左右,產能卻達到40GW至50GW,多余的20GW只能淘汰。”為求利益,盲目上馬,不從長遠考慮,一直是光伏行業的隱患,歐債危機加速它的爆發。
業績下滑,市場復蘇乏力
多重壓力下,進口多晶硅10月份單月價格下降27%,組件價格下降20%。使得國內光伏概念上市企業的三季度業績普遍出現下滑。從近日公布的三季報來看,截至上月底,共有24家中國光伏發電概念股披露了三季報,業績同比下滑8家,環比下滑的則多達16家,約占已披露家數的七成。
以拓日新能為例,從今年第二季度開始,晶體硅光伏發電電池及組件價格出現大幅下跌,產品毛利率持續下降。公司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37867.54萬元,同比下滑10.94%,1月至9月合計虧損3941.17萬元;第三季度單季實現營收12151.34萬元,單季虧損4764.31萬元。
業內人士預測,受歐債危機以及美國經濟復蘇乏力等國際經濟形勢影響,預計四季度組件價格還將下跌,光伏中游的電池和組件廠商盈利能力進一步下滑,第四季度行業不景氣狀況難以快速恢復。
上海市太陽能學會理事長、上海交通大學太陽能研究所所長崔容強表示,國內在境外上市公司要抱團利用國際的法律和資源優勢應對。但最重要的還是國內的市場要啟動。不可否認,9月份出臺的上網電價,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國內光伏市場的啟動,一些企業為了能夠趕在今年底拿到高上網電價,紛紛加快電站建設,使得國內訂單略有上漲,但這相對于國內光伏產品巨大的生產力來說,仍是杯水車薪。在相當一段時間內,歐洲等海外市場仍將是國內光伏企業的主要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