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許多朋友不太了解功放真正的要達到怎樣的性能,錯誤地認為只要功率足夠大就是王道,也根本不知道合并式功放的后級和純后級功放到底有什么不同。那些朋友開口閉口就是要“控制力”呀,“解析力”啊等等,而對于功放如何能夠達到這些性能卻一概不知。
行內人一直十分明確,萬元以下的合并式功放后級部分不值得考慮,特別是新出的合并式功放,后級嚴重縮水,虛報功率,乃擴大到所有的合并式功放。
其實,多年以前沒有這種偷工減料,虛報功率之事。現在發現江湖已經今非昔比,到處充斥著商業欺騙。多年前上萬元的一臺小旗艦功放,改成純后級后,60W×3+22W×4,用HTPC+D2,將7個大箱子推得有滋有味!。在沒有低音炮的情況下,都感受到強烈的沙發**,反觀今天,在那么多音響論壇上,談的最多的就是“推不動”,很多廠家動不動就100-200W×7的標稱功率,但還有推不動之說,讓我一直郁悶,無法理解。我不再來分析廠家為什么要這樣做了,功放的后級就是要大量的使用了銅和鋁!只要上了一點年紀的人都應該知道,銅和鋁在以前只是比鐵貴一點,是不值錢的,普通人家到處都有銅器,而今天呢?
許多朋友不太了解功放真正的要達到怎樣的性能,錯誤地認為只要功率足夠大就是王道,也根本不知道合并式功放的后級和純后級功放到底有什么不同。那些朋友開口閉口就是要“控制力”呀,“解析力”啊等等,而對于功放如何能夠達到這些性能卻一概不知。
有個朋友曾經咨詢過我一臺2聲道純后級,我提出了“阻尼系數”和“轉換速率”這二個極其關鍵的但是大家又不太熟悉的概念。
功放的最基本指標:額定功率。
如今美歐的功放會用額定功率標注。老功放也是用額定功率標注的方法。一般是在失真度很小的情況下的功率(如0.015%,20-20kHz下測得的功率,更高級的功放是在0.008%下測得)。要想有強大的輸出功率,強大的電源支持是絕對必須的!功率的大小反映了聲音的力度,也就是量感。
功放的第二個基本指標:各種失真度。
上述已經表明了,這個是與功率的大小有著直接的關系。當功放的功率足夠大時,而只使用其一小部分功率,這個時候的失真度就會小的多了。
合并式功放后級往往只是使用一對功率管,功率管的配對對失真度的影響很大,以前的高級功放是直接到器件的生產線上去配對的(比如老功放失真度就很小,當年的萬元要相當于如今的十萬元了吧),成本很高,如今的數萬元以內的功放是不會這樣子做的了。在功率管配對不佳的今天,更要在大功率下用其小的功率來減小失真度。失真度反映了聲音的品質,也就是質感。
高級功放才有的重要指標:阻尼系數。
一臺高級的功放,除了功率和失真度以外,其輸出回來的內阻對低音質量的控制能力有很大的關系。要保證在大電流環境下有很小的輸出電阻抗,首先必須有高質量的大功率變壓器,大電流整流電路和強大的電容濾波電路。這些東西再高級的合并式功放由于受空間和成本的限制絕不具備。而純后級功放在這方面是數倍于合并式功放的。其次,為了達到強大的輸出功率和極小的晶體管輸出阻抗,純后級功放是采用了數對功率管來并聯工作的,其控制力也要強于合并式功放數倍,而合并式功放只用了一對輸出功率管(看看那么小的散熱器能裝的上多少對功率管?)。
當然,喇叭線的粗細、含銅量以及接線柱的質量,也是對阻尼系數具有直接的影響。阻尼系數反映了功放對低音的控制質量,也就是控制力。
高級功放才有的第二個重要指標:轉換速率
轉換速率是功放對快速的高頻信號的反應能力,主要由選用的器材的高頻性能來決定的。當然,功率大,控制力強的功放相對來說會高一點。只要純后級功放的電容和晶體管選用了音頻級的,指標就不會比合并式功放差了。轉換速率反映了功放對聲音細節的反應速度,也就是解析力。
大家知道了這些道理,純后級功放與合并式功放的后級差異有多大應該有一個全面清楚的認識了吧。
只要你不是高燒級的音頻發燒友,與其買高價位的合并式功放,不如就一下子進入中燒級,將純后級功放和箱子打造完美,不管你前級的質量如何的差異,用高素質的純后級功放對聲音所帶來的提升不只是功率上的提升,完全是一個質的上面的飛躍!這個飛躍遠大于如今2000元的合并式功放與10000元合并式功放之間的差異!
同樣的價位下,搞一套好一點的音箱,一臺國產數字前級效果器,配一臺高素質純后級功放,我認為是最合理,最具性價比的。用上個5-10年沒有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