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遇與挑戰(zhàn):
- 國產品牌大量殺入智能市場
- 山寨機趨于喪失市場的危險
市場數據:
- 金立手機今年的銷量預計將達到2500萬臺
- 今年中國智能手機的發(fā)貨量將增至逾5400萬部
此消彼長間,手機品牌商和正牌制造商不斷涌現。按照近日在移動電話機生產企業(yè)工作會議工信部電信管理局巡視員張新生透露的數字,今年前三季度我國新增移動電話機生產企業(yè)219家。據有關人士介紹,這些廠商生產的產品都會向工信部申請入網許可證,于是便出現在了統(tǒng)計范圍內,成為廣義上的正牌軍。而在這些正規(guī)軍之間,立足智能機而展開的新競爭又悄然而起。
國產品牌大量殺入智能市場
盡管在整體出貨量級上無法和中興華為兩大國產通信商相比,但劉立榮依然自豪地告訴南都記者,在國內市場上,單以自有品牌而言,金立已然排到了第一位,統(tǒng)計數字則來自于賽諾咨詢。據其介紹,金立手機今年的銷量預計將達到2500萬臺,其中1700萬臺內銷,800萬臺出口海外。明年金立的出貨量則將沖擊4500萬臺,其中智能手機將成為最重要的增長點,預計出貨量要達到1500萬部。
劉立榮是在近日舉辦的首批金立智能手機上市發(fā)布會上透露這些信息的。此次,金立一口氣推出了面向不同消費層的7款智能手機,采用了高通、聯發(fā)科的解決方案,Android的操作系統(tǒng)。
無獨有偶,同樣“第一”的國產品牌基伍手機(G‘FIV E)亦啟動了自己的智能手機戰(zhàn)略,并宣布進軍中國國內市場。今年年初,一則國際知名咨詢公司G artner的統(tǒng)計報告將G’F IV E品牌帶到了公眾面前———該品牌以僅次于中興的銷量,排名全球第十位,市場則主要在中東和非洲。更重要的是,該品牌并非像中興、華為、T C L那般為國外運營商貼牌,而是清一色的自主品牌銷售,成為了中國自有品牌的海外銷售冠軍。
兩大國產“第一”品牌同時啟動智能手機戰(zhàn)略,目標則是蓬勃發(fā)展的中國智能機市場。市場調研公司IH SiSuppli預測,今年中國智能手機的發(fā)貨量將增至逾5400萬部,普及已是大勢所趨。劉立榮則預計,這個數字將在明年達到1.5億。
山寨機意興闌珊
和原本功能機市場發(fā)展有區(qū)別的是,過去功能手機總是會按洋品牌、國產品牌、山寨機的方式劃分價格區(qū)間,并有至少數年的周期,價格才會慢慢降下來,在這個過程中,山寨機制造商有足夠的時間,賺取“高性價比”所帶來的利潤。然而,僅短短1年,國內品牌的智能手機價格已迅速降至1000元左右,并將在明年向700元進軍。特別是金立、基伍的加入,品牌機智能化普及陡然加速,山寨機尚未大規(guī)模涉足智能市場,已然喪失了市場。
作為深圳手機行業(yè)協會會長,劉立榮對于以深圳為代表的山寨機行業(yè),亦有自己的看法。“山寨是一種精神,一種創(chuàng)新跟模仿的精神,山寨人學習的只有這種精神,沒有別的。”不過他認為,如果說過去有一千家山寨機,現在應該只剩不到兩百家,再過一兩年,至少再去個零。背后則是品牌手機的不斷增多和壯大。
一則來自工信部的數據印證了這種說法———今年前三季度,我國新增移動電話機生產企業(yè)219家。一位知情人士告訴南都記者,之所以能被工信部統(tǒng)計到,說明這些生產企業(yè)的產品都是送往工信部檢測,并獲得入網許可的,其中應該不乏過去無法被統(tǒng)計的山寨機制造商。由于現在沒有品牌單靠價格競爭,已然是一條死胡同,山寨機制造商中稍有實力的,都有“洗白”的打算。
強者越強,弱者越弱
類似基伍這樣的出口巨頭回歸國內市場,亦對山寨機構成一定的壓力。基伍公司董事長張文學表示,基伍將繼續(xù)推行渠道深耕策略,增加國內經銷商數量,同時加大自有渠道的建設力度。這意味著大規(guī)模的資金投入,擊中山寨機最大的軟肋———資金。
手機咨詢公司戰(zhàn)國策首席分析師楊群亦認山寨機式微的說法,他表示以國產手機為例,未來的發(fā)展方向將是“強者越強、弱者越弱”———山寨機行業(yè)將持續(xù)存在,但絕對不能用“紅火”來形容。另一方面,品牌商吃掉部分山寨機的中低端市場,加上自己原本的市場,增加出貨量,形成規(guī)模效應。而在他看來,智能機已然是其中的關鍵詞。
工信部電信管理局巡視員張新生亦提到了其高速發(fā)展背后的機遇,“隨著我國3G用戶突破1億,移動互聯網產業(yè)蓬勃發(fā)展,智能手機已經成為主導產業(yè)鏈發(fā)展的核心環(huán)節(jié),今后將迎來良好發(fā)展機遇。”
如果說中興、華為代表著規(guī)模化智能機市場;小米代表玩家市場;那么金立和基伍則將是草根智能機的代表。一位參與基伍智能機發(fā)布的經銷商便向南都記者表示,關鍵要看價格,足夠低就有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