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隨著手機做得愈來愈薄,觸控面板控制器會暴露在更多的顯示噪聲下,這是因為顯示器與觸控屏幕傳感器之間有更緊密結合的電容耦合,促使各界更專注于顯示器如何運作,顯示噪聲究竟來自哪里,如何量測顯示噪聲,以及有哪些降低顯示噪聲的選項?
顯示器產生的噪聲會干擾電容式觸控屏幕的感測功能,而智能手機的觸控薄型化加劇了LCD噪聲,要進一步改善就須了解液晶顯示(LCD)技術的基本原理及噪聲產生的原因,方能找出因應之道。
基本運作原理
為了解LCD何以產生噪聲,須掌握LCD基本運作原理。如圖1所示,從LCD顯示器的最底層開始,光線在此產生后再朝上反射,每個像素含有紅、綠、藍三個子像素,每個子像素又包含一個液晶疊層(Sandwich),疊層頂部則貼合氧化銦錫(ITO)透明導電薄膜,其頂層與底層中間夾著液晶材料。
圖1 LCD與觸控面板架構圖
其中,頂層為所有子像素的共極,通常稱為VCOM層;底層則專為子像素配置,稱作子像素電極,當電壓導通到LC疊層,液晶材料就會扭轉白光的極性(Polarity),在疊層上方的偏光板,只讓特定極性的光線通過。若光線的極性與偏光板的極性一致,子像素就會達到最高亮度。若光線極性與偏光板相反,子像素的亮度就降到最低。
此外,每個子像素都有一層彩色濾光片(R、G、或B),其作用類似彩繪玻璃窗,藉由把電壓導至三個子像素的液晶疊層,像素就能設定成任何RGB組成色。每個子像素還含有一個TFT,做為導至液晶疊層電壓的on/off開關,這樣的設計在刷新全屏幕影像時能有效對屏幕上的像素進行排序。
如圖2顯示,像素在TFT閘極(Gate)被開啟,TFT的源極(Source)鏈接到彩色數字模擬轉換器(DAC)輸出端,TFT汲極(Drain)則連結到ITO子像素電極。由于液晶材料無法承受直流(DC)電壓,因此偏壓必須是交流電。ACVCOM與DCVCOM兩種類型的LCD顯示器也有所差異,前者主要透過一個差分電壓主動驅動VCOM與子像素電極,因VCOM層系由AC推動,故稱為ACVCOM方案。后者則透過DC驅動共極層,而子像素由AC驅動,此信號以DC值為中心進行偏擺,兩種VCOM方案各有不同的效能與成本優劣勢。
圖2 LCD與觸控面板電路圖
業界都知道ACVCOM因主動驅動大面積的ITO(VCOM)層,將造成大量噪聲;DCVCOM則以低噪聲的表現為業界所熟知,然而事實不一定如此。以往傳感器與LCD表面之間有一層薄的空隙(Air Gap)。但現今手機做得更薄,因此大多不再有這層空隙,將ITO傳感器直接貼合到LCD表面的方式逐漸為大多數廠商采用,造成噪聲耦合更加嚴重。
更有甚之,業界當前設計方向是要求觸控面板控制器能直接感測VCOM和子像素電極,也就是內嵌式(In-Cell)觸控技術,此來,觸控屏幕與LCD控制器之間須進行同步化,才能在掃描觸控屏幕時免除噪聲干擾;現在大多數智能型手機的LCD也逐漸淘汰ACVCOM,轉用更高質量的DCVCOM與AMOLED顯示器,并朝向直接貼合或In-Cell發展,藉以降低制造成本與產品厚度。
[page]
LCD噪聲將耦合至觸控傳感器
至于LCD噪聲如何耦合到觸控屏幕傳感器,主要是其電路噪聲將耦合到觸控屏幕電路的兩個電容。第一個電容為CLC,這個電容是在子像素與VCOM表面之間形成,其間液晶材料的作用相當于一個介電質。
就DCVCOM顯示器來說,驅動子像素的AC信號耦合到VCOM層就會變成噪聲,并傳至整個面板。DCVCOM層看似是一個良好的AC接地端,因為以DC電壓維持這個節點;但事實上則會削弱噪聲,因為VCOM層是由電阻相當高的ITO制成,此處將發生第二個噪聲耦合電容的情況--CSNS。
CSNS在VCOM層與電容傳感器之間形成,VCOM層剩余的噪聲電壓會透過CSNS耦合到電容式觸控屏幕傳感器,并傳至觸控面板控制器的接腳。對ACVCOM顯示器而言,由于以AC波型驅動VCOM,因此LCD噪聲也會透過CSNS直接耦合到觸控屏幕傳感器。
量測與分析LCD噪聲的方法相當簡單,可用一個導電金屬連結到示波器探棒,或采用一片面朝下的銅片,然后直接覆蓋在顯示器的表面(不要附加觸控屏幕傳感器)。另外也可用大銅板或一片銅帶,但要注意噪聲強度會隨著導體尺寸縮小而降低,因此最好覆蓋整個表面,藉以把示波器的耦合誤差減至最小。
圖3顯示擷取到的ACVCOM信號波形,其中通常含有一個高強度基頻,其波形接近方波。ACVCOM運作頻率一般介于5k~25kHz之間,通常基頻頻率會對應到LCD每列像素更新(掃描線頻率)的速度。
圖3 ACVCOM顯示器耦合噪聲與時間關系圖
圖4則顯示實際擷取到的DCVCOM波形。DCVCOM波形類似數個尖銳的高頻脈沖,沒有類似ACVCOM的高強度基頻,但其諧波量可輕易沖高到50k~300kHz,短暫的脈沖對應到子像素電極驅動信號。DCVCOM噪聲的特性和顯示影像有高度相依性,最糟狀況的影像通常是整個屏幕上以棋盤狀排列的黑白交錯像素(看起來接近灰色);但是在分析DCVCOM顯示器特性之前,請務必測試多種不同影像。
圖4 DCVCOM顯示器耦合噪聲電壓與時間關系圖
[page]
五大招降低LCD噪聲
設計者要確實降低影響觸控面板控制器的顯示噪聲,可利用幾種方法,包括削減噪聲強度、避開噪聲的頻率、導入數字濾波器、改良觸控傳感器設計或加強觸控屏幕與LCD面板的同步化。
一般來說,設計工程師可以用一層強固的ITO覆蓋住整個顯示器,此遮蔽層置放于顯示器與觸控面板傳感器之間,直接鏈接電路接地端,因此顯示噪聲會直接傳到接地端而不是觸控面板控制器。遮蔽層在減少噪聲方面通常效率頗高,不過,由于會增加觸控面板制造成本,加上會減少面板的透光度使影像質量略受影響,因此較不受業者青睞。
相形之下,挑選適合的運作頻率,讓觸控控制器的頻率不同于LCD噪聲頻率則是最佳選項之一。對此種方法而言,導入能應付大量尖峰噪聲的觸控控制器,并且避免觸控屏幕感測電路過度飽和,有助達成降噪聲的目標。
此外,窄頻接收器有助于配合噪聲尖波(Spikes)進行調整,還能幫助在擷取到的波形產生快速傅立葉變換(FFT),以便了解應把觸控屏幕運作頻率設定在哪里,如圖5顯示DCVCOM時域波形的FFT。目前觸控控制器制造商也以開發出許多自動工具,能幫助挑選理想的運作頻率,其中許多工具能掃描觸控屏幕運作頻率,還能同時監視噪聲。
圖5 DCVCOM耦合噪聲與頻率FFT關系圖
此外,數字濾波器對降低噪聲亦有很大幫助。工程師有許多線性與非線性濾波器可挑選,對不同的應用各有優缺點。線性濾波器方面,傳統無限脈沖響應(Infinite Impulse Response, IIR)或有限脈沖響應(Finite Impulse Response, FIR)濾波器,雖然在降低噪聲方面表現不錯,但在追蹤屏幕上手指碰觸點的速度會有點遲鈍。
如今業界已針對這些濾波器進行許多改良,帶來更好的手指追蹤性能。其他非線性濾波器也能降低噪聲,尤其針對含有高強度但不常出現的噪聲尖波的脈沖噪聲。另外有少數濾波器能聰明的辨識LCD噪聲,并把噪聲從實際信號分離出來。含有硬件濾波器的觸控控制器會為產品加分不少,因能節省噪聲處理的時間與功耗。
由于觸控傳感器對整體產品的效能而言相當重要,因此,許多新型傳感器設計也紛紛朝向能降低顯示噪聲的研發方向邁進。其中一種熱門方案就是曼哈頓(Manhattan),取這個名字是因為它的樣式酷似紐約曼哈頓地區的街道,為完美的水平與垂直排列(圖6)。
圖6 曼哈頓觸控傳感器架構示意圖
觸控傳感器包含發送器(TX)與接收器(RX),所有真正多點觸控的傳感器都能驅動TX,并在RX上接收信號。在曼哈頓傳感器設計中,TX占位相當寬,位置在RX之下;RX則較窄,因為要消除寄生電容以及減少噪聲耦合。
總而言之,曼哈頓傳感器讓TX傳感器能削減大部分的噪聲,且不會讓噪聲傳到RX,現今業界均采用許多精密的曼哈頓衍生技術。
In-cell實現觸控面板與LCD同步化
最后,觸控面板與LCD之間的同步化,亦是降低顯示噪聲的選項之一。事實上,這絕對須仰賴In-Cell設計才能實現。觸控面板控制器要進行同步化,可透過監看LCD驅動器的水平與垂直同步信號,分別名為HSYNC(Horizontal Synchronization)與VSYNC(Vertical Synchronization),進一步與LCD面板同步。
值得注意的是,在ACVCOM解決方案中,有些觸控面板控制器能直接從觸控屏幕傳感器挑出噪聲,隨即開始掃描,不須藉由監看LCD驅動器的HSYNC與VSYNC信號;此種ACVCOM的同步化相當直接,因為基頻強度很高且頻率很低。
相形之下,DCVCOM就比較困難,因為噪聲頻率較高,觸控面板控制器的掃描與靜止期之間需要精準的時序調整。
隨著手機做得愈來愈薄,觸控面板控制器會暴露在更多的顯示噪聲下,這是因為顯示器與觸控屏幕傳感器之間有更緊密結合的電容耦合,促使各界更專注于顯示器如何運作,顯示噪聲究竟來自哪里,如何量測顯示噪聲,以及有哪些降低顯示噪聲的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