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電子商會組團參展2011國際LED展
深圳電子商會組團參展2011國際LED展
2011-10-27
-
西鐵城電子開發出遠超1萬lm的白色LED,亮度約為原chp的4倍
西鐵城電子開發出了亮度最大為1萬7675lm的白色LED“CLL-050系列”。每個白色LED的亮度遠遠超過1萬lm,“系全球首次”(該公司)。亮度最大時的輸入功率為183.9W,發光效率高達96lm/W(外殼溫度為25℃連續點亮時)。
2011-10-26
-
LED照明市場預計增長29%
LED市場正面臨著顯著的不利因素。目前LED市場的不景氣,原因主要在于基于LED 電視背光和照明系統的價格下降。這是由于庫存調整,以及越來越多的背光源廠商進入LED市場,從而導致競爭加劇。IMS Research的最新研究表明,應用于消費類電子產品如平板電視、手機等方面的LED背光,預計今年的增長率僅為2%,而LED通用照明市場的增長率預計將達到29%,成為LED增長最快的市場。
2011-10-26
-
臺灣背光模組借LED與面板廠進行垂直整合
據臺灣工研院IEKITIS計劃產業分析師表示,近來背光模組借由LED與面板廠進行垂直整合等議題,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2011-10-25
-
利用隨處可見的555定時器,取代LED驅動器的uP控制
本文詳細介紹如何使用便宜的 555 定時器,在一些不需要 LED 驅動器全部功能的應用中,代替微處理器對專用 LED 驅動器實施控制。這樣做可讓用戶在降低總系統成本的同時,維持 LED 驅動器的恒定電流。
2011-10-24
-
LED封裝廠商前三季營運狀況不佳
下半年受到歐洲債信問題與經濟衰退的影響,電視品牌廠對第4季市場需求持保守態度,導致歐美訂單能見度低。LEDinside 指出,LED廠商方面因應年底圣誕節假期,三星、LG都有戰斗機種登場刺激市場買氣,可預計黑色星期五假期將會有一波促銷計劃。由于各家品牌廠商對于零組件的庫存水位都在相對低點,因此回補庫存的急單效應讓LED業者稍有喘息機會,在韓系與臺系電視備貨效應下,LED廠商在9、10月訂單回溫。
2011-10-24
-
不走回頭路 國內LED廠商死磕核心技術才有前途
國內LED產業鏈不完整,關鍵環節往往缺失,面對德國、日本、美國的專利問題時,國內LED企業不得不繞路而行,另辟蹊徑。存在缺乏核心技術和核心專利、標準及檢測手段滯后、創新能力不足、產品同質化競爭激烈、市場無序競爭等問題,這是中國LED產業目前的發展狀況。
2011-10-23
-
OFweek2011LED前瞻技術與市場研討會火熱報名中
OFweek還特別推出“2011LED行業優秀企業及優秀產品年度評選”,借此樹立標桿企業、打造品牌盛會,期待2011年11月18日與您相聚OFweek-LED前瞻技術與市場研討會;共創LED行業新篇章!
2011-10-23
-
第五屆江蘇國際綠色照明展暨華東Led照明及產品應用、城市節能照明展
歷經五年沉淀,江蘇國際綠色照明展已經成為立足服務江蘇,輻射浙、皖、滬、魯地區,成為華東第二大照明行業盛會。“2012江蘇國際綠色照明展”順乘新的江蘇發展,與“2014南京青奧會”共成長。必將成為國內外節能照明/Led照明企業的大檢閱、拓展華東市場的絕佳窗口;行業巨頭云集、買家翹首以盼;南京奧運工程、江蘇大型在建/改建工程供需對接的盛會。
2011-10-22
-
LED外延片的知識
外延片的生產制作過程是非常復雜,展完外延片,接下來就在每張外延片隨意抽取九點做測試,符合要求的就是良品,其它為不良品(電壓偏差很大,波長偏短或偏長等)。良品的外延片就要開始做電極(P極,N極),接下來就用激光切割外延片,然后百分百分撿,根據不同的電壓,波長,亮度進行全自動化分檢,也就是形成LED晶片(方片)。然后還要進行目測,把有一點缺陷或者電極有磨損的,分撿出來,這些就是后面的散晶。此時在藍膜上有不符合正常出貨要求的晶片,也就自然成了邊片或毛片等。不良品的外延片(主要是有一些參數不符合要求),就不用來做方片,就直接做電極(P極,N極),也不做分檢了,也就是目前市場上的LED大圓片(這里面也有好東西,如方片等)。
2011-10-21
-
LED背光照明與散熱技術
近年來使用于背光照明的LED,其亮度、功率皆持續的被提升,因此散熱逐漸成為LED照明產業的首要問題。本文主要介紹LED的背光照明、散熱問題及散熱封裝。
2011-10-21
-
LED照明國際賽局啟動 韓商將成臺廠最大對手
隨著全球節能減碳趨勢興起,LED照明市場大幅成長,全球政府紛紛將LED照明產業視為關鍵戰略性發展產業,根據估計,2011年臺灣LED照明光電產值可望達到新臺幣1,980億元,然而南韓LED封裝模組產值已于2010年首度超越臺灣,大陸LED產業也急起直追,業界認為,南韓將是臺廠最大的對手,但大陸也逐漸降低對臺廠的技術依賴,臺灣的優勢將不超過2年,由于臺灣過去采取專業分工,但下游應用產品基礎薄弱,缺少國際級大廠,未來將面臨無法創造品牌優勢的困境。
2011-10-21
- 共模電感選型要點及主流品牌分析
- 芯片DNA革命!意法半導體新EEPROM用128位ID碼破解設備溯源難題
- 人體數據的"毫秒翻譯官":生物傳感器如何破譯生命體征密碼
- 空間感知雙雄對決:位移的微米級追蹤 vs 陀螺的毫弧度角速度比拼
- 解碼 | 研華嵌入式核心優勢,以Edge Al驅動機器視覺升級
- 車規級NFC讀卡器破局!意法半導體ST25R雙芯卡位數字鑰匙賽道
- DigiKey新增10萬SKU卡位暗藏哪些行業密碼?解密2025首季技術布局
- 從電磁場到量子比特:電動機模擬器正在破解能效革命的終極密碼
- 用上車規級UFS 4.0,讓出行變得高效且可靠
- 運算放大器的生存邊界:在電壓與溫度的夾縫中雕刻精度
- PCB設計的「寂靜法則」:如何用納米級誤差馴服電磁噪音?
- DigiKey新增10萬SKU卡位暗藏哪些行業密碼?解密2025首季技術布局
- 車規與基于V2X的車輛協同主動避撞技術展望
- 數字隔離助力新能源汽車安全隔離的新挑戰
- 汽車模塊拋負載的解決方案
- 車用連接器的安全創新應用
- Melexis Actuators Business Unit
- Position / Current Sensors - Triaxis H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