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雖然中興事件得以平息,但代價太大了。是什么卡住了我們的脖子而必須接受那些苛刻的條件?一句話,我國在關鍵電子元器件尤其是高端芯片的研發、生產、制造領域長期無法自主可控。
國產電子元器件的發展現狀
根據海關統計,2017年中國集成電路進口量高達3770億塊,同比增長10.1%;進口金額2601億美元,同比增長14.6%。今年1到6月份,整個半導體行業的進口額,集成電路約為1467億美元,同比增長32%。作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我國在電子元器件上進口依賴嚴重。其中集成電路的進口額最大,尤其是高端芯片,國產芯片的市場占有率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圖1 核心集成電路中國產芯片的占有率情況 (圖片來源:清華大學魏少軍教授在2017 IC China的演講)
從細分市場看,2013年和2014年我國集成電路芯片進口額最高的前兩位均為微處理器/控制器及存儲器,特別是微處理器/控制器約占集成電路進口額的一半。而計算機系統中的核心芯片MPU、通用電子系統中的FPGA、DSP、通信設備中的嵌入式MPU和DSP,以及DRAM和NAND Flash等存儲芯片,在這些核心芯片領域,均是我們最薄弱的環節。時間已經過去幾年,雖然我們沒有看到最新的分類統計數據,相信總體情況不會有太大改變。
圖2 2013年和2014年,微處理器/控制器及存儲器高居芯片進口額的前兩位(圖片來源:清華大學魏少軍教授在2017 IC China的演講)
在IC Insight公布的2017年全球前十大無晶圓IC設計公司中,中國的海思和紫光集團(包含紫光展銳)躋身其中,標志著我國在IC設計領域已經取得突破。不過,雖然海思、紫光展銳在移動通信應用處理器、通信芯片等領域有了長足進步,要實現核心元器件的自給自足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從目前產業發展整體情況看,我國所需核心芯片主要依賴進口的局面并沒有較大改觀。
圖3 全球前十大無晶圓IC設計公司中,中國的海思和紫光集團位列其中
在模擬芯片、功率半導體、被動元器件領域,矽力杰、圣邦股份、揚杰科技、士蘭微,以及中國電子元件百強企業風華高科、順絡電子、寧波松樂、蚌埠雙環、四川永星、沈陽興華航空、中航光電、福建火炬、貴州航天電器、陜西華星等是元器件自主可控的主力軍,他們從通信、汽車、工控、消費、軍工等領域入手,不斷加快產品研發和生產工藝技術升級的步伐。其中,中國電子展的忠實擁躉中航光電的專利發明數達到284項,專攻連接器、開關、插座、端子的貴州航天電器的專利數為92項,這兩家企業分列中國電子元件百強專利水平排名前十。
自主可控是產業發展的根基
今年3月份,美國全面打響了全球貿易戰的第一槍。在中美貿易摩擦不斷的今天,半導體產業首當其沖成為爭端的焦點。只有實現真正的自主可控才能在市場中贏得話語權,凸顯了高端芯片研發和制造能力的重要性。據公開數據,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基金)自2014年9月成立至2017年底,一期募集資金達到1387億元,項目數量超過62個,涉及上市公司24家,投資范圍涵蓋集成電路產業上下游,在制造、設計、封測、設備材料等產業鏈各環節均有不同比例的投資。中國在大力發展高端芯片的自主可控道路上正在有條不紊地推進。
分立器件在全球半導體市場中的地位非常奇特。若以市場占比來計算,分立器件只占到6%左右份額。然而分立器件又是所有電子設備和系統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在軍工、航空航天領域,一顆小小的分立器件的失效就可能引發一場大事故。
我國在模擬芯片和分立器件上一直保持較高的投入,尤其是在軍工、航空航天等領域,國產化率相對較高。但是,若從整個產業來看,2016年中國分立器件進口金額為278.6億美元,出口金額為266.5億美元,離真正的自主可控還有很遠的路要走,尤其是在IGBT等高端分立器件領域,中國企業仍處在較為落后的地位。
技術水平只是產品的一個方面,供貨能力受制于人同樣是我們需要面對的另一個問題。持續近兩年的MLCC電容缺貨潮,讓不計其數的中國整機企業很受傷。電容在分立器件中占有重要地位,有數據表明,它的市場規模甚至超過全球被動元件的一半還多。這個市場中主要被村田、國巨、太陽誘電、TDK等企業壟斷。國內的宇陽科技、風華高科雖已具備較強的技術能力,但與行業巨頭們的相比還需進一步加強實力。
近年來,國家對于信息安全問題的重視可謂空前,從軟件到硬件,保障信息安全逐漸切入到核心,那就是核心器件的國產化。在此過程中,只有做到知識產權自主可控、發展自主可控、供應鏈自主可控、制造自主可控,我們的產業發展才有了根基。
CEF是電子元器件自主可控企業合作交流的主場
中國電子展(CEF)是一家擁有50多年歷史的電子行業專業展會,是展覽行業的國家隊,電子元器件及其相關產業鏈一直是展會展示的重點。軍民融合展區更是我國電子元器件自主可控企業的集中展示和合作交流的平臺。即將于2018年10月31日--11月2日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舉辦的第92屆中國電子展,恰逢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升溫之時,電子元器件的自主可控勢必成為整個行業關注的焦點。本屆展會的軍民融合展區匯聚了超過160余家長期堅持走自主可控之路的國內電子元器件領軍企業,由福建火炬、北京航天微電、北方華創、七星華創微波電子、北京元六鴻遠、貝迪斯電子、成都天奧、廣東風華邦科、貴陽順絡、貴州航天電器、福建歐中、陜西華星、中電科第三十三研究所、中電科第三十二研究所、中電科第三十八研究所、天津飛騰、深圳振華等部分中國電子元件百強企業及其行業領軍企業組成的豪華參展陣容所帶來的參展產品將是本屆展會最大看點之一。
位于我國三大電子元器件生產基地之一陜西省咸陽市的華星電子,生產的各類線繞電阻器早已用于載人航天發射系統、航空發動機等關鍵系統;四川永星的電阻器、電位器、傳感器、微波元件等產品廣泛運用于廣電網絡、移動通信、風力發電、自動化設備、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等領域;東芯半導體是目前國內唯一可以同時提供NAND/NOR/DRAM設計工藝和產品方案的存儲芯片無晶圓企業,在中小容量NAND,NOR閃存市場占有一席之地,產品則早已用于路由器、網絡攝像機等系統中。
常州同惠是中國測試測量行業的開拓者,它不僅打破了國外儀器廠商在國內的壟斷,公司的測試方案在新能源、電動汽車等行業均占有重要地位。
元器件自主可控離不開制造業的強大支撐。中電科第三十八研究所在行業中素有中國軍工電子“國家隊”的美譽,展會期間將首發一款全新的高端無損檢測裝備——超級針X射線成像系統。該系統采用獨特的超級針電子源發射技術自主研制微焦點X射線成像系統,它的問世將有力推動芯片封裝質量的顯著提升,對集成電路制造行業意義非凡。
完備的供應鏈是產業健康發展的保障。這一點恰恰是中國電子展的優勢之一。不僅展示的產品覆蓋了電子信息全產業鏈,在展會現場重點打造的一系列連接電子信息產業供應鏈的活動,如一對一采購洽談會、高端買家親臨展會現場并現場簽訂合作意向、新產品新技術發布等,必將助力產業供應鏈的健康發展。
中國電子展主辦方中國電子器材有限公司總經理陳雯海表示:“現在,電子元器件已成為大國博弈的焦點,核心元器件的自主可控是產業發展的根基。中國電子展長期致力于服務中國電子制造業,服務于實體經濟。我們時刻牢記肩負的使命,無論市場如何變幻,始終堅持
自主可控是產業發展的基石這一信念,為供需雙方搭建一個面對面交流的平臺。可以說,服務于自主可控的上下游企業是中國電子展的使命。這也是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和探索,中國電子展逐步形成的最鮮明的特色。”
中興事件是為我們敲響了一記警鐘,科技立國必須自主可控。電子元器件的自主可控是刻不容緩的大事情。中國電子展上沒有眩目的首發新車,也沒有令人仰止的超大型機器人,雖然這里展示的都是電子信息行業最基礎、最核心的元器件,但這里并不缺乏熱點。現在我們可以說,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和積累,在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的今天,中國電子展始終立于不敗之地的最大秘密,就是堅持為中國的電子元器件行業的自主可控代言,為夯實行業發展的根基站臺。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