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新能源汽車企業在動力系統匹配、整車裝配工藝等方面取得的進步五年來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并不代表完美,目前還是有缺陷,具體是指什么呢?本文就為大家指出未來產品改進的主要方向——六個與車輛動力系統相關的比較突出的具體問題。
10月13日,“中國心”2016年度新能源汽車動力系統評選實車測試當天,記者對現場評委會專家進行了采訪。一方面,各位專家對五年來新能源汽車企業在動力系統匹配、整車裝配工藝等方面取得的進步表示肯定;另一方面,提出了六個與車輛動力系統相關的比較突出的具體問題,這些是企業未來產品改進的主要方向。
問題一:電池安放占用過多乘坐空間
在開始評測第一輛車時,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副秘書長侯福深并沒有走到車頭位置,而是在車側停下腳步,深蹲下,仔細觀察著車底。“很多電動汽車在傳統汽車上直接改造,把整塊電池放在車底,巨大的電池會占用車內空間,致使后排乘客坐姿蜷縮,呈半蹲狀態。如果車企對電池外形做出調整,異形設計,就可以改善乘坐空間。”侯福深對記者說。
問題二:電池防護設計存在風險
作為新能源汽車動力系統的核心組成,電池的防護性能也是評委們重點關心的問題,此次評測的關鍵指標之一是電池全密封設計防護等級是否大于IP65、是否具有防撞設計。 “部分車企未能實現電池的一體化設計,僅僅是把電池安放在傳統汽車底盤的底部,電池防護與空氣阻力等問題考慮不夠周全。”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副教授、中美清潔汽車聯盟副主任王賀武提到,電池懸掛在底盤中間,部分車型突出較多,有直接剮蹭地面的風險。
問題三:制動能量回收效果待改進
王賀武在試駕后分析稱,制動能量回收技術對車輛能耗指標影響較大,關系著車輛駕駛舒適性。實際駕駛中,各車輛制動能量回饋技術效果差距較大。
“個別車型制動能量回收效果不明顯,說明能量回收系統工作效率低,應該盡快改進。”北京交通大學電氣工程學院教授姜久春對記者說。
問題四:動力系統零部件集成度低
在對新能源動力系統進行靜態評測時,評委們最關心的問題之一是車頭機艙內的空間布局情況,這直接反映了整車企業的集成能力,個別車型動力系統各部件安置比較凌亂,并沒有進行很好的設計和梳理。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汽車標準化研究所總工程師周榮認為,集成度高的新能源動力系統在可靠性方面會表現很出色,加強電控、電機以及減速器等零部件的集成度是企業努力的方向。
問題五:低速蠕行頓挫大、流暢性不夠
此次參與實車測試的車輛,低速運行狀態表現整體不佳。王賀武批評說:“有部分電動車低速蠕行狀態下或倒車時,依然有明顯的頓挫感,說明企業對車輛電機控制系統研究不夠深入,數據積累不多,需繼續改善和提升。”
問題六:整車裝配工藝有差距
接受實車測試的車輛,在獲得各種補貼后,銷售價格仍可達十幾萬元,但部分車輛制造工藝、駕駛質感遠不如同價位的傳統動力汽車,制動系統性能、一些零部件的安裝工藝都應繼續提升,尤其是行駛噪聲抑制方面。
上海交通大學汽車研究院副院長殷承良認為,這些車輛在電機電流聲噪抑制方面都有很大進步,但整車工藝水平仍有很大提升空間,給消費者提供舒適的駕駛感受才是獲得消費者認可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