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從去年到2017年以來,許多元器件物料出現逐季漲價以及缺貨的情況,主要受到上游硅晶圓供應緊張以及下游市場需求爆發的雙重影響。繼2017年第一、二季的上漲之后,Q3有哪些形勢......
從去年到2017年以來,許多元器件物料出現逐季漲價以及缺貨的情況,主要受到上游硅晶圓供應緊張以及下游市場需求爆發的雙重影響。繼2017年第一、二季的上漲之后,目前的市場已經打破傳統的淡旺季之分,甚至供應商紛紛建議采購商提前下單、訂單下足等以應對后續可能出現的產能緊張供應不足等問題。
一、MOSFET功率器件
MOSFET交期Q3 仍在延長
自去年起,功率器件行情回暖,需求持續旺盛,訂單數量快速增加,供不應求情況顯現,但受限于產能,原廠交貨周期拉長,MOSFET供貨價格逐季漲價,今年上半年漲幅達到5%-10%。預計Q3在此基礎上再調上漲5%-10%,不排除Q4調漲價格。
根據富昌電子元器件市場行情2017第三季度報告指出,各大品牌MOSFET均出現了交期延長的情況。具體來看:
低壓MOSFET:英飛凌、Diodes、飛兆(安森美收購)、安森美、Nexperia、ST、Vishay貨期趨勢為延長,目前貨期短則14周長則30周。分析稱英飛凌收購 IR 后可提供豐富的中等電壓產品 (40-200V)。但是,傳統 IR 器件定價一直上漲。汽車器件交貨時間為 20+周。另外飛兆方面,由于 Fab 工廠轉移和晶粒出現問題,仍然存在交貨問題。大多數問題都出在較小封裝(Sot-23,Sc-70)和汽車器件上,飛兆半導體和安森美將在下一季度合并系統,因此富昌分析預計會有進一步的貨期問題。
高壓MOSFET,包括英飛凌、安森美/飛兆、Ixys、ST、羅姆、MS、Vishay,除了Ixys、MS貨期穩定之外,其他的都處于貨期延長狀態。英飛凌目前貨期15-17周,相對較短。而ST的貨期達到了26-36周,相對較長。ST是額定200攝氏度的碳化硅場效應管的唯一供應商。推出650V SiC,可與高性能IGBT競爭,并能替代超結器件。需求增加導致一些交付問題。
晶圓代工廠限產 未來MOSFET供應情況不容樂觀
受指紋IC和CIS、PMIC擠壓8寸晶圓廠產能,能提供給MOSFET管的產能有限,上游硅晶圓wafer搶手,供應商無法大動作擴大投片量;對于功率MOSFET而言,市場規模為60億美元左右,只有營收穩定在10億元以上才有可能通過自建8寸產線盈利,因此除了英飛凌等歐美大廠,臺灣與中國大陸大部分功率MOSFET器件Fabless都在Foundry 8寸線投產。
日前,國際電子商情獲得最新消息是,國內有8寸晶圓代工廠對MOSFET已經采取限產措施,應是受到其他IC擠占產能的影響。這種情況將加劇MOSFET的供應緊張,需求方還應早做規劃,即時調整。
二、MLCC
MLCC上半年漲幅為8%-10%。國巨第三季MLCC特定品項漲價15%-30%,華新科第三季度也調整價格,由于日廠退出一般型MLCC,以及智能手機、快充、汽車電子需求強勁。缺貨延續到年底至明年。
報告顯示,AVX汽車規格MLCC售完交期延長,村田很多大尺寸器件原廠停止接單,TDK嚴重缺貨,三星與國巨等貨期也在延長。
上周,國際電子商情報道過,由于OLED手機供應鏈拉貨以及電子設備和半導體繁榮,三星電子自用MLCC庫存水位告急,外部采購價格不斷攀高,今年上半年開始三星電機已在釜山、菲律賓和中國天津工廠全面啟動擴大生產。
日前,被動元件廠商臺灣達方董事長蘇開建表示,由于日本被動元件大廠停產退出,產能轉向利潤更加豐厚的車用產品,目前MLCC供應持續吃緊,整體交期3-6個月,供需狀況將持續到2018年上半年。
三、NAND FLASH第3季恐成史上最缺貨一季
各大存儲芯片廠商過渡到3D NAND,目前良率未達理想狀態,并且擴產需要時間,再加上市場需求旺盛,造成今年以來持續的缺貨以及漲價。據預計2017年第3季NAND Flash會比第1季還缺貨,可能會是史上最缺貨的一季。NOR Flash缺貨嚴重,第二季度合約價格已經上漲20%,還將逐季上漲。
根據IC Insights的預計,2017年內存(DRAM)價格漲幅將達到39%,閃存(Flash)漲幅也有望達到25%。
報告顯示,SLC NAND:cypress、Macronix處于缺貨狀況,交期延長。eMMC:金士頓缺貨,預計將持續到2017Q4,最嚴重的為8GB。NOR FLASH:Adesto、Cypress、Macronix、Microchip等交期全部延長。
而根據國際電子商情獲得的最新消息, Cypress發出通知,由于市場強勁增長,NAND Flash產品供應超過極限,NAND Flash將繼續采用allocation,進行分配。
通知顯示,預計供應緊張將持續到2018年Q1甚至Q2。分配機制將針對我們的供應以及渠道伙伴、終端客戶需求之間進行調整。并建議客戶盡量做好2017Q4以及2018年Q1的需求計劃。
推薦閱讀: